應天府。
漢王府邸,涼亭之中。
經過數十日的勞累奔波。
朱高煦等人,總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中。
雖回府邸。
但朱高煦卻是半點都不敢停歇和休息,趕忙召喚老何前來覲見,想要了解一番,自己離開應天府,這近一個月的時間,整個應天府城,朝堂之上可否有什麼大事發生。
畢竟離開這麼久的時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朝中的群臣,一個個都是人精,以及在他離開應天府城的時候,權力都下放於太子朱高熾。
天知道。
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太子朱高熾和支持其的一眾群臣,是否有什麼謀畫,或者說有沒有給他挖埋什麼坑,在等著他回來入坑。
朱高煦半眯著雙眸,瞳孔中雙眸不時打轉,不知道在想著些什麼。
噠噠噠.
不多時。
一道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直接將朱高煦飄遠的思緒給打斷收了回來,轉頭下意識看向發出聲響的位置。
而匆匆從院落門口,一道蒼老的身影快速靠近。
來人不是彆人,正是漢王府邸的大管家,負責漢王府邸一切事宜的老何。
“奴婢參見王爺.”
入內見著朱高煦,老何沒有絲毫的猶豫,神情無比恭敬,躬身行禮問好。
聽著熟悉的聲音,見著眼前來人,朱高煦半眯著的雙眸猛然睜開,衝其擺了擺手,沉聲道:
“行了。”
“老何,此間院落中無外人,隻有你我二人在,不必這般拘束。”
老何聞言愣了愣,布滿皺紋老臉上閃過一絲笑意,神情略顯尷尬的饒了饒頭,道:
“禮不可廢。”
“奴婢斷然不敢逾越。”
對此,朱高煦也知道這麼多年以來,老何都是這副模樣,且他找其也是有急事,亦不是為了敘舊,索性也懶得與他在這個事情上麵糾結。
轉而,朱高煦麵色笑容瞬間一斂,神情變的無比鄭重,聲音亦不知不覺間變的無比鄭重,問道:
“本王離開應天府。”
“時至今日,算算時間差不多也快一個月的時間了。”
“從本王離開應天府城至今,整個應天府城,乃至整個大明天下朝堂,可否有大事發生?”
“老大和朝中群臣,可否有私下密謀,或者說是否有串聯給咱挖坑?”
一連幾問。
且還是如此膽大,沒有絲毫顧忌的問話。
直接把老何給問的愣在了當場,一時之間竟然忘記了回答,亦或者說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下意識的整理自己思緒,想想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老何從愣神中回過神來,不禁神情略顯有些忐忑的抬頭看了看自己主子,而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重重的搖了搖頭,回道:
“啟稟王爺。”
“自王爺離開應天府,前往西江之地,太子代王爺行使監國之權。”
“此間,據老奴和手下兄弟們的監察。”
“並未有發現任何異樣,除了正常的朝政相交和必要聯係,太子爺貌似從來沒有單獨與群臣有過任何的牽扯。”
“雖其間有不少群臣,前往東宮之地,企圖麵見太子爺。”
“不過這些人都被太子爺給一一拒之門外,不曾有接見過任何人。”
“至於暗中窺探和暗中是否有勾連,這個老奴卻也沒辦法百分之百的保證。”
“但普天之下,能夠暗中在我們嚴密監視下,能夠暗自勾連,此件事情上做到天衣無縫,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在老奴看來幾乎是不可能。”
此話。
雖沒有給出言辭確鑿的答複。
不過在朱高煦看來,卻是已經足夠了。
就像老何說的那般,普天之下在他們手中,隱匿於暗中棋子嚴密監視的情況下,倘若想半分蛛絲馬跡都都不留,不被任何察覺,幾乎是天方夜譚。
沉吟了片刻,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揚,麵色中不禁浮現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低聲喃喃自語:
“有意思.有意思,真的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監國之權,交予老大手中。”
“而他遠離了權力中心,近乎一個多月的時間。”
“太子爺居然能夠忍得住,沒有以手中的監國之權,暗中為自己或者手下的人謀福利?”
“未以某種借口,在某些位置上安排上自己的人?”
“老大啊!老大!”
“真不愧是你,不愧是能夠將老頭子給拿捏的死死的人。”
“看待事物的本致,以及對人心、人性的揣測,對己身**的把控,實乃非常人所能及也。”
“著實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夠可以的。”
低語的同時。
朱高煦半眯著的雙眸中,不禁閃過一絲失望之意,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
此事。
倒不怪他如此作態。
其實在一意孤行,前往臨川府城處理事情之際。
他將手中的監國之權,主動交予太子朱高熾,其間言辭懇切,可謂是生動形象。
其間又何嘗不是抱有彆樣的心思。
說白了。
這般作態,其實也不過是他,想要借此機會給太子爺挖上一個不大不小的坑,想要借此權力更替,讓太子朱高熾心中壓抑的不爽和怒意給發泄出來,以此露出破綻和貪欲。
以借著手中的權力,做上一些彆樣的事情。
從而他也可借此機會,讓太子爺於永樂大帝心中的形象,跌上幾分。
不過貌似彆人卻是對他這個不大不小的坑,嗤之以鼻像是沒有看到一般。
所有的事情,可謂是循規蹈矩。
該避的嫌避了。
該做的事情做了。
簡直如同一個泥鰍一般,不是一般的絲滑。
讓人找不到半點抨擊的機會。
對此。
讓朱高煦心中也不得不心生感慨,不愧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泓熙皇帝’,亦是讓朱棣最為放心的太子,讓永樂大帝甘心成為彆人陣前大將軍的人。
此番心思之通透,看待事情之明,對己身**把控之細致。
真非常人所能及也。
“王爺.”
恰在這時。
就在朱高煦心生感慨之際,老何沙啞低沉的聲音傳來,再次將他飄遠的思緒給拉扯了回來。
聽了這話。
朱高煦半眯著的雙眸猛然睜開,直勾勾的看著近在咫尺的老何身上,麵色中閃過一絲不悅之意,皺了皺眉問道:
“還有何事?”
老何聞言神情一肅,頜了頜首道:
“回王爺。”
“此間,在王爺離開朝堂這段時間內,朝堂上雖未出現任何事情。”
“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神情變的無比鄭重,話鋒突然一轉,道:
“王爺於西江之地,所做的那些事情。”
“在傳入朝中之後,在整個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朝中不少的大臣,對王爺所做的事情,意見頗大。”
“前幾日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聯名上書。”
“其一朝堂上彈劾,其二則聯名送與已在邊關,預備與韃靼和瓦剌交戰的陛下。”
“而應天府城中,在有心人挑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