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賊子!”
“利欲熏心,官商勾結,欺壓百姓。”
“這些人,難道不該處理?”
“難道不該抓,不該殺?”
朱高熾挑了挑眉,一臉陰沉的直勾勾盯著近在咫尺的楊士奇。
“如果這都是黨爭,是朝廷之爭。”
“那麼楊士奇,孤很想知道,你心裡究竟是站的哪一方,究竟是在為誰說話。”
“那些個為朝廷,為國為民的那些個言語。”
“是不是一直都是假大空”
此番言語。
說的不可謂不重。
宛如一聲驚雷在楊士奇心中炸響開來。
頓時嚇得的他魂不附體,身子也不自覺的跟著顫抖了起來。
隨後,他瘋狂的搖頭,趕忙道:
“殿下.殿下”
“老臣老臣絕對不是這個意思,絕對沒有半分私心。”
“懇請殿下明鑒。”
說話的同時。
楊士奇顫抖著的身子,再也站不住了,直直衝著朱高熾的位置,跪拜了下去,砰砰砰的磕起頭來,以表自己的真心,以示自己的決心。
朱高熾見狀,麵無表情的瞥了其一眼,任由其磕了好一會,方才衝其揮了揮手,出言道:
“行了!”
“起來吧!”
“彆擱這裡跪著了。”
之後,其語重心長的出言繼續道:
“你的心意.”
“孤心中知曉,也知道此肯定不是你的本意。”
“不過.士奇。”
“慎言啊!”
“此言,也就孤理解,孤了解你。”
“倘若這般言語,是於陛下麵前說,其所帶來的後果,想來不用我多說了吧?”
“那般不是在幫孤,而是陷孤於不義之地。”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伸手指了指一旁為其準備的椅子,話鋒突然一轉,沉聲道:
“坐著說吧!”
此言。
落於楊士奇耳朵裡,猶如天籟之音。
感受著朱高熾言語中語氣轉變,他不禁深深的為自己捏了一把汗,趕忙感恩戴德道:
“是是是”
“殿下教訓的是。”
“老臣知曉了,老臣知曉了。”
“謝謝殿下的寬洪大量,謝謝殿下的仁慈。”
對此。
朱高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知道打一棍子,給顆甜棗。
而後,他衝其擺了擺手,為其語重心長的解釋,道:
“士奇啊!士奇!”
“當今聖上的性格,為臣這麼些年。”
“你心中應該清楚。”
“其不反對我和老二勾心鬥角,不反對我們兩人明爭暗鬥。”
“甚至某些時候,還有意無意的暗中推動。”
“其主要目的,則就是希望,經過我們兩人的明爭暗鬥,將大明朝廷給搞得愈來愈好。”
“而不是希望我們兩個把朝廷給搞的越來越差。”
“所以.隻要我們在規則內,隻要我們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為了朝廷的繁榮昌盛,陛下都選擇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絕對不會插手。”
“這也是為何,從兵器工坊、到都查院、等等一連串的事情。”
“其間又何嘗沒有陛下的點頭,沒有陛下在背後使力,又何嘗不是陛下所想要看到的結果。”
“不然的話,你覺得以老二的本事和能耐,他真的一個人,憑著一腔熱血真的能夠完成嗎?”
“再說了”
“太子之位於我頭上,老二這般折騰,清肅朝廷,清肅蛀蟲,於我難道又有什麼不利嗎?”
“老二於前方衝鋒陷陣,願意為我劈砍開路清理路障,我又有何種反對,何種不悅呢?”
此言。
如若是在朱高熾與太子妃兩人為交心議事,未能夠真正解開朱高熾心結,讓其看的通透情況下。
其斷然是說不出這樣的話來,對於老二所搞的動作,想法與楊士奇所想一般無二。
不過方才,待聽了太子妃的開導和解惑。
此時此刻,朱高熾看待問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向,已然與之以往有了極大的不同。
對於朱高煦所做的那些事情,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看法。
不複以往的小肚雞腸和鑽牛角尖。
同時心中對於老二所帶來的危機感,也因此消弭了不少。
“士奇.”
“至於你所言,那些個人乃是孤的支持者。”
“但士奇,你可曾想過,有這樣的支持者,究竟是福還是禍事?”
“如若某天,孤憑借他們這些人的支持登基,坐上那個位置,孤再發現這個問題,對待這些個擁有著從龍之功的人,孤又該如何麵對?”
“倘若不留情麵,爾等會不會覺得孤太過於冷血,太過於無情了?”
這話問的。
一時之間楊士奇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不得不承認。
真要發生這樣的事情,人心隔肚皮,怕是真的會有不少的人生出那般想法。
甚至因為這些事情,引發朝局動蕩都極為可能。
“至於所謂的支持者.”
“剃其糟粕,留其精華,又何嘗不是幸事?”
“隻要孤還在這個位置上.”
“那些空出來的位置,借此登上位置的人,難道他們會不知道向誰靠攏嗎?”
“但凡不是傻子.”
“都絕對不會去到老二的麾下。”
“所以.”
“於孤又有什麼損失呢?”
言罷。
朱高熾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衝著楊士奇眨了眨眼睛。
聽了這話。
麵對事無巨細的解釋,楊士奇愣了愣,隨即苦笑道:
“殿下啊!殿下!”
“倒是臣著相了臣多慮了。”
“一切事物,殿下都看在眼裡,比任何人都清楚此間利弊。”
此時此刻。
他心中也不禁升起一陣感慨,眼前的這位太子爺,還真的是大智若愚啊!
其心思之深沉,非常人所能及也。
說著,楊士奇不禁啞然失笑,略顯有些尷尬的笑了笑。
見此情形。
朱高熾擺了擺手,轉而出言問道:
“士奇.”
“今日所來,就獨獨為了此事?”
“可否還有他事?”
聽了這話。
楊士奇愣了愣,而後從愣神中回過神來,想起了自己今日所前來稟報的第二件事情。
隨即,他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思緒,出言道:
“啟稟殿下。”
“還有一事.”
“由於上次倭國使臣,於我大明應天府城囂張跋扈被斬,且漢王爺命人修書信警告倭國。”
“致使倭國不得不派出使團前來咱大明解釋,意圖與之我們天朝修複關係,同時以為前次使團犯下的錯誤和罪證道歉,以此求得我們大明天朝的原諒。”
“而此次的倭國使團,已於今日傍晚,抵達應天府城,被安置於的使臣驛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