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禦書房內。
頃刻間一陣驚訝聲響起。
一眾倭國使臣,皆是一臉難以置信的看向朱高煦。
不是?
什麼玩意?
都道歉了,認錯了。
這態度、這姿態還不行?
還想要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合理解決方案?
拜托!
你這大明也不過就,死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平民百姓而已。
他們倭國可是因為此事,被牽聯泄憤,死了數十人啊!
且一個個還都是他們倭國,為官的官員,亦有著一兩位身居高位的人,其中一位還是倭國皇室的人。
怎麼?
這意思他們這數十個倭國使臣的人,還比不上大明的一個平民百姓、一個賤民?
不帶這麼欺負人吧?
刹那間。
台下回過神來的倭國使臣,再也坐不住了。
一臉義憤填膺的環顧了一圈,殿內的群臣,而後將目光鎖定在高台上朱高煦和太子爺兩人身上,道:
“漢王爺……太子殿下………”
“你們此舉……”
話音未落。
站在使團正前方的足利義持,直接出言怒斥打斷:
“混賬東西!”
“都給我閉嘴。”
“這裡沒你們說話的份。”
“懂不懂規矩。”
突如其來的變故。
原本正欲義憤填膺,企圖表達自己心中不滿的倭國使臣。
全部都以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領頭的足利義持。
不過在迎上其冰冷目光後,一個個原本義憤填膺的人,頃刻間冷靜了一下來。
雖一個個心中對此很是不滿,卻不得不比上嘴,不敢再多言半分。
沒辦法。
大明朝廷管不到他們,他們這些人可以無懼。
但足利義持這位狠人,他們這些倭國使團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其手段的狠辣和威勢。
為此,他們那裡敢不聽從足利義持的號召。
一個個訕訕然然的閉嘴,老老實實低垂著腦袋靜靜的站在後方,神態無比謙卑。
待到強壓下後方隨行人員的不滿。
足利義持臉上神色變幻,其陰翳神情內斂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的淡定從容和冷靜,宛然一副謙和謙卑的樣子,緩緩抬頭衝著殿內的眾人微微躬了躬身子,道:
“太子殿下……漢王爺…諸位大人。”
“實在不好意思。”
“手下的人在下疏於管教,不懂規矩,肆意狂言,還望諸位不要與之計較,原諒他們的無知。”
聽了這話。
原本正欲出言與倭國使團對陣,衝鋒陷陣的六部尚書,見到眼前的情況。
也不得不壓下已到嘴邊的言語。
畢竟彆人都已經把話說成這樣了,他們一行人還能夠怎麼辦?
總不可能揪這個事情不放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台上的兩位爺,在此刻也隱晦的給了他們一個製止的眼神。
為此。
他們更沒有站出來說話的必要。
同時他們一個個對於朱高煦,這位漢王爺陰人的手段,這些個時日以來,也有這深層次的見解。
知道漢王朱高煦,不是個什麼善茬。
手段比之他們,也絲毫不差。
為此,心中也極為放心。
端坐於高台上的朱高煦,一臉笑嗬嗬的衝著足利義持擺了擺手:
“無礙。”
“本王理解。”
“既然足利使臣這般作態,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認可了本王方才提出的建議吧!”
足利義持聞言,緩緩直起身子,半眯著雙眸毫不避諱的與朱高煦對視了好一會,頜了頜首:
“對王爺的提議。”
“我等也確實惶恐,對於前次使臣所做之事。”
“也確實該有個合理處理和解決方式。”
“站在王爺的角度和天朝的角度,我也完全理解。”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話鋒徒然一轉,聲音此刻變的略顯有些沙啞道:
“不知王爺,覺得該如何處理此事。”
“以消我國,前次使臣所帶來的影響呢?”
“請王爺明示。”
言語懇切。
可謂是將自己的姿態放的極低。
不過越是這樣,也越證明倭國此舉所圖謀不小。
肯定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這對朱高煦來說,倒也無關緊要。
畢竟不管倭國這些個混蛋有著什麼樣的圖謀,或者說背地裡在謀劃著什麼肮臟的事情。
隻要直接將這群肮臟、齷蹉的混蛋都給進行人道毀滅了。
亡國滅種,所有的陰謀詭計,則將直接煙消雲散。
對大明來說不會有絲毫的影響。
不過做一做全套,話已至此。
朱高煦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衝其擺了擺手:
“處理這個問題很簡單。”
“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
“隻要給予足夠的補償,有誠意的補償。”
“想來不僅僅是我天朝百姓不會有任何意見,則也可借機讓那些個周邊的附屬國,知曉我大明的態度。”
“足利使臣,你說呢?”
相同的問題。
朱高煦沒有直接下決斷,而是將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足利義持,讓他自己去決定。
當然所謂的讓他自己去決定,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就讓他去決定。
而是這個所謂的決定。
必定要讓朱高煦滿意才行。
不然的話。
這個所謂的決定,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任何的效果。
對此。
麵對朱高煦反拋過來的問題,足利義持何等精明的人,又如何能夠聽不懂他的言下之意?
短暫的沉吟了片刻。
足利義持半眯著的雙眸猛然睜開,神情徒然間變的無比鄭重,幽幽開口道:
“是的。”
“漢王爺說的在理。”
“因前次使臣之事,我國願出一百萬兩白銀,以此來消除我國給天朝所帶來的影響,彌補我國使臣傷害的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
“漢王爺太子殿下,諸位大人。”
“不知我這般處理方式,以及做法諸位可否滿意。”
又是一百萬兩白銀,輕飄飄的就直接扔了出來。
完全沒有任何的猶豫,沒有絲毫的不舍。
這般土財主,猶如爆發戶的姿態,可謂是將殿內一眾大明群臣給羨慕的夠嗆。
何曾幾時,他們也多想自己能夠有這般豪氣。
能夠張口閉口的就,幾百萬兩白銀、乃至上千萬兩白銀,隨手扔出去連帶著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不過
想來這般,豪氣的機會,離他們這些人應該不會太遠了。
畢竟朱高煦和太子爺、乃至永樂大帝,這三位朝中拍板人物,都已經在這個事情上達成了共識,現如今連帶著他們六部尚書,朝堂之上算是除去皇帝和親王外,權力最為頂峰的幾人,也都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同意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