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
隨著紀綱將這幾日所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向六部尚書等一眾朝中重臣娓娓道來。
一個個朝中重臣的神色,皆是在不知不覺間,變的無比凝重,森然的冷意和忿怒於這些人身上四散開來。
殿內的氣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的無比壓抑。
雖無一人主動言語說話,不過那厚重而急促的呼吸聲,則無一不是向眾人表露,此時此刻看似平靜的他們,心情並不平靜。
就這般。
過了許久之後。
兵部尚書金忠,當今太子的鐵杆支持者,亦是永樂大帝的心腹重臣。
再也坐不住了,待其定了定神,低垂著的腦袋緩緩抬起,目光不禁打量了一眼台上的朱高煦,片刻後,其將目光換到太子爺身上,言語中怒意四起,沉聲道:
“太子殿下,漢王爺。”
“既然倭國等逆賊,敢這般大膽。”
“居然企圖將矛頭指向我大明皇室,如此我等遠征倭國之舉,此乃也算是師出有名。”
“任何人也挑不出半分理來。”
“彆人都這般欺辱。”
“咱們要是不給予回應,怕是知曉此事的所有人,都會以為我們天朝好欺負,可隨意羞辱。”
“所以.”
“老臣覺得,此事上完全不用有任何顧及。”
“攘外必先安內。”
“先全城搜捕,將隱匿於暗處的倭國賊寇,給一一拿下,以此杜絕應天府城作亂之景象。”
“待此舉,將應天府城內隱匿的倭國賊寇消滅之後。”
“對於倭國本土的進攻,亦可準備開動了。”
“方才聽聞趙王爺已回應天府城。”
說話的同時。
金忠的目光,不自覺的環視了一圈,與身旁坐於四周的同僚,神色突然一肅道:
“不知諸位同仁。”
“對老夫的提議,可覺得是否還有修改之地?”
“亦或者有著不同建議。”
此言出。
看似是在詢問。
其又何嘗不是在出言威脅?
金忠何等聰明的人,待紀綱方才所言的那些個言語,以及場內一眾群臣,乃至高台上的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的神態。
其如何猜不到,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想要做什麼?
既然猜到了。
知曉了事情的緣由。
此事牽扯到,太孫朱瞻基的安危。
而他作為太子黨,又是永樂大帝的心腹,為永樂大帝穩定後方的存在。
這個時候,彆人可以選擇沉默,可以選擇不發言。
但以的身份,則是萬萬不可能看著,萬萬不可能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的。
為此。
他索性以他自己的口,將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所想要的決議、商議的事情給說了出來,以此也算是給大家留有回旋的餘地,倘若任何人有意見和覺得不妥。
這般話是他說的,縱使反對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也不至於得罪誰,讓大家陷入尷尬境地,為彼此留有緩衝之地。
不過,話雖這樣說了。
同時金忠的心中,也不免有些好奇。
此事上,朱高熾和朱高煦兩兄弟,居然能夠做到意見統一,同仇敵愾共同禦敵,這番舉動和景象,倒著實讓他完全沒想到。
這也是.
為何在回答之際,他目光落在朱高煦身上看了良久的緣由所在。
在他看來。
這般識大體,懂輕重的漢王爺,真的讓他有些不太習慣。
畢竟以往從靖難之役開始,朱高煦所做的最多的,一直可都是落井下石。
不過,這中間朱高煦是否有彆樣的心思,或者有著彆樣的目的,金忠倒也沒這般想過,畢竟其作為太子黨,對於朱高熾這個人的性格太過於了然了。
此事牽扯到,其寶貝兒子,命根子。
倘若不是十足的把握,以及真的確定了。
兩人之間的關係,就絕對不可能這般融洽,彼此看向彼此的神色,不會這般坦然。
就此事上。
金忠不是傻子。
其餘參與此事的六部朝臣們,自然而然也不是傻子。
就算期間,可能有人反應慢了半拍。
但在金忠率性直言中,也斷然想明白了其中的端倪。
就眼下的事情。
金忠所提意見,幾乎可百分之百確定,乃是太子和漢王,甚至趙王此間三人達成的協定。
常言道:小胳膊拗不過大腿。
就此事上,牽扯到太孫朱瞻基。
隻要不是沒腦子,不是頭鐵者,皆知曉此間謹言慎行為最佳,誰還敢有多餘的話語?
真要傻乎乎的,這不是妥妥的讓彆人給記恨上嗎?
對於此事,該如何抉擇,該說什麼樣的話。
這些個人精心中,自然是無比了然。
而後。
一眾朝中重臣,定了定神,麵色突然變的無比鄭重,沒有絲毫的猶豫,神色無比恭敬的衝著高台上的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拱了拱手行禮,道:
“就金大人所提建議。”
“臣等覺得極妙,所算之事,無任何遺漏。”
“亦是當下,最好最利於我們的方法。”
“臣等,無任何異議。”
“一切全憑太子殿下,漢王爺作主。”
聽聞這話。
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相視一笑,隨即皆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後。
太子朱高熾頓了頓,神色肅然一沉,出言道:
“如此甚好。”
“此事,孤希望諸位大人,配合錦衣衛,協調朝中官員。”
“安撫好官員、城內百姓情緒。”
“切不可因此事,造成不必要的動蕩。”
“畢竟此番。”
“應天府城內,不僅僅有著倭國賊寇隱匿於暗處。”
“亦還有善於玩弄人心,扇風點火的挑撥人情緒和怒意的白蓮教眾存在。”
“陛下遠征漠北。”
“我等於應天府城,斷然不可生亂。”
“不可讓陛下,於漠北戰事分心。”
“一定要極為妥善的處理好,眼下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萬萬不可辜負陛下於我等的信任。”
“當然……”
“如若此事辦的好,孤和老二也必定,就此事上。”
“上書陛下,為爾等請功。”
“如若做的不好。”
“陛下的脾氣,想來諸位大人心中也門清。”
“屆時,孤和老二不會好過,諸位大人也……”
“諸卿可明白?”
此言一出。
所有人皆儘不由的神情一肅,麵色於此刻也不禁變的凝重了起來。
隨後。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一眾群臣不敢有絲毫猶豫和怠慢,異口同聲應道:
“請太子殿下,漢王爺放心。”
“我等必定,竭儘全力,做好我等應做之事。”
“決計不會在此事上,有半分拖後腿。”
“亦決計不會,讓應天府城出現半分動蕩之舉。”
“更不會辜負,陛下臨行之際,於我等的囑托。”
對此。
得到肯定的答複。
朱高熾也不在此事上過多糾纏。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以往他與老二,老三,於朝堂三足鼎立。
各自有著各自的小算盤,於彼此防備這彼此。
而現如今。
他則是,與老二、老三,這兩貨聯手。
可以說。
以三人的本事,以及手中所握著的力量。
隻要他們三人,真的是一條心。
就算是對上永樂大帝,這個老坑貨。
毫不客氣的說,都可以與其掰掰手腕。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