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鬼天機道!
經張彌勒提醒,閻十一忙衝到古玩店大門口,仔細打量那張屏風,此時才發現,屏風整體是一張極薄的絲綢,成半透明狀,桃花、流水以及那首暗語詩都是手工繡上去的,做工十分精巧。()
用手拂過屏風,質感柔滑細膩,應該是上等絲織品,但至始至終也沒察覺出有什麼異樣。
“難道也不是?”閻十一摸著下巴,對秦丹秋道“如果是你,你會把掌墳圖原圖這麼重要的東西放在大門口麼?就好比你的不群七星劍!”
張彌勒搶過話頭道“我們家就這樣,乾坤弓和震天箭就放在祠堂門口拱著,誰來都看得見,但是沒人拿得走,一個是太重,還一個是,不是張家第一繼承人,就算拿走了,這兩樣東西自己也會跑回來!”
秦丹秋想了想,則道“確實,放在門口這麼顯眼的位置反而不顯眼了,可問題是這張屏風並沒有特彆之處。”
“阿彌陀佛!”這時重能方丈由玄苦玄難兩人攙著走了過來,看了一眼屏風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閻天師,即知此處有妖異,不如破而後立,何須這般踟躕不前?”
說話間,重能方丈手中多了一枚佛珠,以拇指和中指相扣,彈了出去,直擊屏風上所畫的溪流處。
佛珠去勢很急,不出意外肯定能把這張絲質屏風打破,可出人意料的是,佛珠既沒打破屏風也沒被屏風反彈回來,而是直接沒進了小溪裡,還激起層層漣漪。
“這屏風真的是掌墳圖原圖?可怎麼和掌墳圖一點不像?”閻十一摸了摸小溪,但卻依舊是絲質的,並沒有其他質感,便把手長按在小溪之上,灌入罡氣,才察覺到有一股反震之力與他對抗,似乎是個結界,再又在屏風的其他地方用罡氣探查,卻是沒有這個現象,才道
“看來隻有小溪那一塊才是入口!這就好辦了,丹秋、老二,做好準備,咱們這就進去收拾五方鬼王。”
“閻天師且慢!”重能方丈年邁體衰,經不得久站,便讓玄難在屏風前放下一個蒲團,自己盤膝坐在上麵,才道“閻天師你可知道此是何物?”
閻十一愣了愣,不知重能方丈是什麼意思,便虛心道“還請大師指教。”
重能方丈道“如果老衲沒有猜錯,這所謂的掌墳圖原圖,該是傳說中女媧娘娘的先天至寶,山河社稷圖!”
“不會吧?”閻十一大驚,這種不出世的寶物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張彌勒道“山河社稷圖又是什麼圖?聽著像是皇帝用的,怎麼變成女媧的了?難道女媧是比武則天還早的女皇?”
閻十一則解釋道“傳說先天至寶一共十件,山河社稷圖就是其中一個,當年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柱斷折,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女媧娘娘憐憫世間萬靈,打開山河社稷圖收容部分物種,以暫避洪災。
之後女媧娘娘才斬玄鱉四足立四極,煉五彩石補天地,這才使洪水暫歇,期間女媧娘娘又摶土造人,耗儘法力,才隱退於世間,山河社稷圖也不知所蹤。當然這隻是一個口口相傳的傳說,我此前也不確定山河社稷圖是否真的存在。不知道大師是如何看出來的?”
重能方丈道“世間事又豈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勘破,山河社稷圖乃是先天至寶,乃是另一個天地,內有乾坤,化作萬物,即使存在也不會流落在世俗之間,我看這掌墳圖並不是完整的山河社稷圖,而僅僅是一個碎片構成的小世界而已!”
閻十一覺得這倒是有可能,便道“不管是碎片還是完整的山河社稷圖,我都得進去先收了五方鬼王,外麵的事就交給大師您了!”
重能方丈雙手合十,又對兩個徒弟道“玄苦玄難,你二人便陪閻天師走一遭吧!”
玄苦玄難答應“是!”
而其餘法術界的年輕弟子見了,卻是臉有菜色,顯然是害怕了,站在門口一個都不做聲,尤其是宗冶子,躲在了最後麵。
“閻天師,你帶我一起唄?”刀徬媣卻是跳了出來,見閻十一愕然,又道“彆小看我喲,我的實力可不一定比你弱,嗯……至少比我妹夫厲害一點!”
“尼瑪,跟我玩套路毀婚就算了,還拿我作比較,遲早有一天你會知道我弓長神僧的厲害!”張彌勒滿臉的不服氣,“你這輩子沒選擇我,是你最大的錯誤!”
“那行吧,進去之後一切小心!”閻十一想了想,原本他就沒有太大的信心對付五方鬼王蕭雨恒,要不是重能方丈年紀太大,他才不想自己衝第一個,此時多一個人幫忙自然是最好的了。
一行六人這才破開結界,進入掌墳圖……確切的說該是山河社稷圖的碎片之中。
白光一閃,六人便到了玄冥太極圖中,閻十一第一時間便是跑到了既濟卦陣眼,此前他以天機鬼術中的倒轉乾坤術,用一具女屍將既濟卦臨時改成了未濟卦,才保證六十四卦陣不破。
此時再來到此處,卻是發現那具女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夏斌的屍體,摸了摸他的眉心,體內並沒有魂魄。
閻十一站起來,看了看整個玄冥太極圖,道“看來六十四卦陣已經破了,隻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並沒有使陰陽兩氣對衝形成罡風。這是個好消息,也是個壞消息!壞消息自然是五方鬼王蕭雨恒已經脫出封印了,好消息是玄冥太極圖陰陽反扣的局麵還沒破除,蕭雨恒肯定還在這裡。”
秦丹秋則道“那咱們現在就開始找蕭雨恒麼?”
閻十一點頭,還不等他分配任務,張彌勒從大袖子裡掏出來一個迷你型的擴音喇叭,對著眼前的大片槐樹喊道“裡麵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趕快放下武器,不要做無謂的抵抗,立刻投降、立刻投降……”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