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過了年到如今,一丁點的雨都沒下。
如今田裡的墒情,全靠融化的冬雪。
但天氣越來越熱,再不下雨,田裡就要乾旱了。
不隻如此,村外的大河也漸漸淺薄起來。
有心寬的村民,笑嘻嘻勸著大夥兒。
“大河是從南邊流過來的,南邊都種稻子。需要的水多,說不定把水都分去了。”
這說法,安撫了不少人。但老人們還是覺得不妙,卻不好多說。
李老太背了孫女,也會每日到河邊溜達一圈兒。
佳音做個樣子,從小院拿了兩次鴨蛋,讓奶奶明晃晃的用衣襟兜回去。
畢竟家裡沒人撿鴨蛋,卻隔三差五的吃鹹鴨蛋。怎麼想來都有些詭異…
佳音也皺著小眉頭,有些犯愁。
自家地裡的莊稼苗,她看過了,同村裡一般,不算好也不算壞。
但對比空間那五畝地,就有些不夠看了。
今年,也許真的不是好年頭!
日子一天天過去,越來越多人覺得不對勁了。
因為熱的太嚇人了!
往年這個時候,還要穿外衫,但今年淘氣小子們已經光著脊背了。
節氣好似足足提前了一個多月,而雨還是一滴都沒落下…
這一晚,李老太躺在孫女身邊,一邊搖蒲扇一邊歎氣。
“福妞兒啊,你說今年是不是不好啊?”
“啊。”
佳音熱的扯著小肚兜兒,也是煩躁。
長的太胖,這時候可看出缺點了。
她的腿彎股溝,都是汗珠子。已經長了濕疹,癢的不舒服。
李老太難得沒看出孫女難受,繼續犯愁。
“這可怎麼辦呢,家裡這麼多地呢。若是旱災,收不到糧食可就壞事了。”
“啊,啊!”佳音想說家裡趕緊屯糧。
但她不會說話啊,隻能從空間裡拿出一把高粱。
這還是當初偷的種子,剩了這麼一點兒。
老太太生怕紮了孫女,趕緊起身收拾。
末了握著這把高粱想了想,她又摸出了錢匣子。
家裡人多,吃飯多,賺錢也不少。
留出二十兩備著急用,其餘能動用的,還有五十兩出頭。
這時候開始屯糧,起碼要買夠家裡人吃一年的糧食,做好秋日時候顆粒無收的準備。
堅持到明年春天,野菜出來,才能鬆口氣。
李家老少十幾口,加隔壁六個老爺子。就是一日兩餐,七分飽,也要兩千多斤糧食…
這五十兩買最便宜的高粱,也是勉強。
佳音舍不得奶奶犯愁,趕緊往她懷裡擠,想要奶奶彆擔心,還有她這個堅強後盾呢。
果然,老太太抱了孫女在懷裡,勉強安心一些。
有孫女這個寶貝疙瘩在,關鍵時候總不能讓家裡餓死人吧?
但該做的打算還是要做,不能都指望孩子。
第二日一早,吃了飯,李老太就喊了老二和老三,還有陶紅英和趙玉茹。
“我瞧著這天氣不好,今年怕是要大旱。村裡人家都有去年留下的口糧,就咱們家沒有。我想著,還是要進城多買點兒糧食回來備著。”
李老二和李老三都是點頭。
“我們瞧著也不太好,萬一真是有旱災,起碼家裡不能餓著。”
李老太拿了銀子出來。
“這是咱們家大半銀子。都買了糧食吧,給福妞兒買二十斤白米。其餘什麼便宜,什麼頂餓買什麼。”
李老二拿了銀子,就和李老三出去套車。
陶紅英和趙玉茹也心慌,趕緊說道。
“娘,我們去山上挖野菜,曬曬放起來。到時候放進粥裡,也能頂餓。”
“行,去吧,彆進林子太深。”
婆媳幾個正說話,院裡李老二和李老三已經驚喜嚷起來,“娘,老四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