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考成法一旦推行,那就代表著想要貪汙**更加困難。
而且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還怎麼糊弄上麵?
還怎麼拿著雞毛當令箭?
所以文官們急了。
有人站出來批駁,“遼國公,考成法乍聽很好,然而就拿最簡單的夏稅秋糧來說,
各州有各州的情況,那該如何界定完成稅收征收時間?
再則,每半年才進行一次考核,若在這半年內,出現了天災**,又該如何去完成目標?
若完不成,是否要丟官罷職?
如此一來,官員誰敢做事?
這考成法出了這京城,大家都該罵娘。”
陳寒就知道一說出來這些官員就拿這個東西來卡考成法。
考成法其實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當中的績效考核。
但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
一來是定任務定高了吧,怕自己完不成。
定低了的話,上級領導責問你,你是不是沒有上進心?
伱怎麼回答?
明朝當官更是如此。
本來當官就最喜歡和稀泥。
每年考核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今天幫我糊弄一次,明天我就幫你糊弄過關。
官場人脈關係的維護,不就是人情世故?
現在考成法這麼一扣,那誰也彆想跑的了?
又有官員站出來說道:“考成法實行,勢必嚇得所有官員不敢做事,到時候苦的還是百姓,還請遼國公三思。”
“陛下,臣以為,考成法切不可推行,此乃害民之法。”
不過張居正聽完陳寒的話,其實很讚同。
沒有其他,他就是看到官員們庸墮不堪。
如果沒有後邊鞭子抽著他們趕著他們,他們是不想做事的。
他們天天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考成法規定的條條框框太死,這不利於他們鑽空子。
陳寒則是解釋起來:“考成法隻是工具,在一定情況之下自然可以靈活調動。
所以本公才要在州府衙門之外,設立稅務稽查司衙門。
讓他們及時了解地方的情況,及時調整既定的目標,做到既約束官員行為,又靈活調度。
豐年欠年自然有豐年欠年不同的要求。
天災**之下,當然有折中的辦法。”
其實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張居正創建的考成法無疑是劃時代的。
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考成法理論的成熟度受到了政治環境的極大約束。
朝廷用度的龐大與地方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陳寒一來就先把朝廷國庫給填滿,同時馬上就要對宗室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解決考成法對目標缺乏上下調控的靈活性,不至於讓考成法走到窮途末路。
而考成法之所以能夠做到嚴格執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督機製的健全。
這三本賬簿的三級督查,不僅來自各衙門和督察院,還來自六科和內閣的層層監督,從而在製度上保證了執行的嚴肅性。
而在張居正死後,後繼者隻是簡單地認為考成法有弊病,其實就是因為考成法阻礙了他們貪汙受賄。
其實如果後來當政者碰到不好的年景,能把目標調整,而不是將其廢除,或許明朝還能迎來一個中興的時代。
隻能說不是政策不夠彈性,而是執行政策的人,本身就被這項政策約束,他們不想被約束而已……
P:第五更!!又是五更爆發!讀者老爺們,月票啊!!打賞啊!可不可以走一波!!
本章完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