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武不和,是有道理的。
一來帝王不希望看見一團和氣,其次是……軍隊,就是無條件服從命令。
但當文臣的,就必須要權衡利弊,計較得失。
走一步看三步!
有時候,一旦選錯了路,很容易萬劫不複。
“你也彆多想,當初那個老道士,以一己之力殺穿我等禁衛軍,直逼鹹陽宮,這就是我們的恥辱。”
“有些事情,發生一次就夠了!而陛下的態度如今不明,你我根本就不清楚以後會如何,當務之急還是先將眼前的事情解決,至於以後,以後再說。”
雖說文武對立,但終究是同朝為臣,若無直接的利益衝突,彼此相互之間,還是心照不宣的給點麵子。
文臣也想起了當初鹹陽宮發生的一切。
那位老道士猶如神人一般降臨,抬手頓足之間釋放出的巨大威能,讓天下震動。
一人殺穿一個王朝!
哪怕最後和解,並且能給秦始皇想要的東西,可事實上,已經觸及到了皇權的底線。
自秦始皇登基至今,可以說經曆過無數的凶險。
無數次針對性的刺殺,你讓那位皇帝怎麼想?
如今你又告訴秦始皇,哪怕你再小心,這天下還是有那麼一些人,完全不講道理。
他們完全可以憑借個人武力,一人頂得上一軍。
或許將萬人軍團給殺光不現實,可他們完全能在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
那位自稱將天下掌握在手心裡的人,連睡都睡不著了,就束手就擒?
扯淡呢……那,不是秦始皇。
“言之有理,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很明顯不是我們該辦的了,大軍出動,動靜太大,很容易引起各方警覺,而大秦之中,還有一些不服王化之輩,他們不希望陛下得償所願,所以……也是時候做點什麼了。”
這天下,其實更多人希望秦始皇早死。
哪怕是朝臣。
在秦始皇高度威壓之下,彆說權力,就連大氣都不敢喘。
可以說,人家在位一天,那麼這天下就人家一個人說了算。
這就是秦始皇的魅力。
古往今來,就這麼一位,後世之君,沒有之一。
“那是你們的事情,既然陛下沒想殺趙高,羅網就一直存在,此刻他們動作連連,當真以為陛下除了他就是睜眼瞎。”
武將嘴角露出了一抹嘲諷。
若說,如今大秦王超上上下下所有人最不待見,想要其死的人,弄個排行榜。
那絕對不是將嬴政一家子殺乾淨的二世祖,也不是奪了天下的漢高祖劉邦,更不是火燒阿房宮的項羽。
而是那位指鹿為馬的趙高。
畢竟,不是你,扶蘇就不死,扶蘇不死,或許就沒有那麼多事情。
若不是你,那麼就沒有那麼多忠於大秦的勇士死乾淨,也不會丟了這花花江山。
但是,趙高沒被殺!
這很不嬴政,讓武將一直不解。
當然,文臣卻很清楚這其中的門門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