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控製小宇宙,雲海也不光是為了有一個擁有無法想象的資源的大本營、母巢,還有就是運載。
雲月的“蟲洞”能力,以及將來誕生的有可能擁有“蟲洞”能力的異形,她以及它們的運載傳輸能力終歸是有限的。
換句話說,如果雲海想轉移陣地,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去另外的星域、河係,那麼靠雲月的“蟲洞”能力不是做不到,而是效率太低且充斥著危險。
比如被智能微觀文明稱為“卡加”的另外一個河係,誰能不能確定蟲族是不是已經徹底占領了那裡,貿然的“蟲洞”傳送可能就是葬送。
所以,雲海想象中最完美的轉移方式,便是用小宇宙來戰略性轉移。
所有異形、蟲子以及智能微觀文明躲在小宇宙中,除非是近距離,否則很少有誰能感覺到無形無影的小宇宙的移動。
這樣的轉移,安全而又隱秘。
即便是遭遇莫名的危機,小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堅實的屏障,也可以暫時保證安全。
當然,想要讓小宇宙移動並且做到空間躍遷,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讓人類文明知道這件事情,他們可能會背地裡嘲諷雲海是異想天開。
但是,無論雲海或者伽諾都認定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是必然能做到的。
小宇宙本身的價值也就在於此,如果創造它的文明不能牽引著它飛行、空間躍遷,那麼它存在的價值就會大大削弱了。
想要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雲海隻能依靠伽諾——異形和蟲子破壞能力沒得說,要說到創造能力,它們就遠遠不及智能微觀文明了。
第一次試驗失敗,這並沒有什麼。
伽諾在改變了研究突破方向之後,同時又有更多的任務壓在了它的身上。
小宇宙中除了一些星球上還有處於原始階段的生物以外,已經徹底被勘察過的它,不再存在其它文明了。
在小宇宙中,伽諾開始了它轟轟烈烈的創造過程。
不再將更聰明、更具邏輯性當成“子體”製造的首要觀點,已經觸摸到了“智能神經網絡”的伽諾,在它認定不會存在進化危機的第一批“子體”投放後,在它們自主的複製下,智能微觀文明呈現出了比以往更強大的創造力。
上萬個太空基地,同時在不同的星係開始建造。
數千顆行星,被伽諾改造成了不同環境的生命星球。
“火蟲”,在上百顆恒星無憂無慮地繁殖著。
“甲刃獸”、“觸手怪”、“暴獸”,它們中的每一種在伽諾為它們創造出的星球上生活、繁衍。
這三種生物,也是如今異形最多來源的宿主。
而在這個同時,“主腦”先前基因庫中的“宿主篩選”,人類聯邦曾經在小宇宙中找到一些的遠古生物基因,都在不同的太空基地實驗中被創造出來。
或許這些生物會很弱,或許它們會更強。
異形的大進化時代也好,大發展時代也罷。
不管怎麼說,異形文明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主宰頭疼找不到更多更合適的宿主了。
就在一切都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時,經過慎重的思考後準備自已開始融合那些能力基因片斷時,雲海收到了一個讓他絕對想不到的意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