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異形主宰!
時間過去了多長,雲海很難判斷。
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血管內血液流動的速度,包括類似人類心臟的異形器官跳動速度,雲海能清楚地感覺和定義時間的流逝。
隻是,他和雲月自打從另外河係的“異蟲刺族”母巢星出發,從來都不是正常的情況。
無論空間躍遷,又或者“蟲洞”旅行。
在這些過程中,雲海都會感覺到刹那的時空錯亂感。
這不是錯感,而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按照最初時他對時間的理解,那麼從他通過第一個“空間門”開始,雲海估計時間最少也過去了一個多月。
“這個空間門,是我們晨星聯邦最關鍵的一個空間門。”
“至少在這片星域、這個方向,它的存在是極其重要的。”
“它的這一邊,還是晨星聯邦控製力較弱的星域。”
“在它的另外一邊,卻已經非常靠近我們聯邦的內星域了。”
不緊不慢地跟在雲海和雲月身後,在他們倆看到“空間門”並且放慢了速度後,雲海收到了身後不遠處艦隊傳來的信息。
這樣的交流,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了。
起先,在他們拒絕帶路後,艦隊打的幌子是確定雲海倆人行進的方向是正確的,頑強地跟在他們身後。
當然,那也不是一支普通的艦隊。
確切的說,它是一個混合艦隊。
已經對“晨星聯邦”有了一定了解的雲海,估計這支混合艦隊至少也由五支以上的普通艦隊混編而成。
“晨星聯邦”的一支艦隊,配備大體是這樣的。
主戰艦是足以媲美銀龍帝國主艦體積的“巡洋艦”,以“晨星聯邦”的技術,這樣的體積並不大,但“巡洋艦”現在這樣的體積,恰恰能在滿足他們所有要求的前提下,發揮最強大的戰力。
大,並不意味著能打。
所有科技文明當中,最大體積的宇宙飛船都不是戰艦,無一例外卻都是不需要承擔攻擊和防禦作戰的運輸艦。
戰艦體積越大,也就意味著承受攻擊的可能性也越大。
更大體積的“巡洋艦”並不能讓它的攻擊能力變得更猛更強,卻是讓它在防禦上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才能維持能量護罩的穩定防護。
八十六艘“巡洋艦”。
四十三艘“巡洋艦”。
前者是聯邦艦隊的常規“巡洋艦”數量,後者是特級艦隊的“巡洋艦”配備。
當然,常規配置是主流。
聯邦一共也才有三十二支特級艦隊,這些集合了最高端技術、人才的特級艦隊,很少在公眾視野中出現。
除去“巡洋艦”,其它的常規戰艦數量配備,每支艦隊都是一樣的。
五千艘“維京戰艦”,這些相當於銀龍帝國“突擊艦”大小的戰艦,攻擊卻不是“突擊艦”可以相提並論的。
再接下來就是相當於微型戰艦的“女妖戰機”了,與其說它們是太空戰艦,其實更像是穿梭戰機。
靈活,機動性強,在雲海看到過的資料中,每支艦隊超過五萬艘“女妖戰機”,已經在聯邦和“蟲族”的幾次戰爭中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