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他難以想象的是,所有的蟲屍都是一樣的。
所有的蟲子都有著完整的形態,身上一點傷都沒有。
就像雲海在那些“死星”上看到的一樣,一些蟲子都還保持著臨死前那一瞬間的動作——攻擊的架式。
隻有蟲屍,除了蟲子的屍體以外,雲海沒有找到其它任何生物留下的屍體,哪怕他再細心的搜查也是一樣。
無法想象殺死這些蟲子的到底是什麼,然而越是這樣離奇,雲海卻越是想找到答案。
吞噬了大量的蟲屍,在補充了足夠的能量後,雲海又開始了繼續的搜索。
而在接下來的第一天,距離最大的蟲屍海洋不遠的恒星係中,雲海找到了“蟲族”的母巢。
在這個恒星係大小六顆行星表麵,雲海一共發現了上百個蟲巢。
衡量蟲巢的標準,便是“血池”。
“蟲族”的母蟲跟異形皇後不同,從一隻幼蟲開始,它們的成長、進化和繁衍,卻都是在“血池”中完成的。
其它的蟲子都可以在“菌毯”上成長進化,唯獨母蟲例外。
“血池”中充沛的能量,才能保證完全就是繁衍機器的母蟲對能量的需求。
六顆行星,上百個蟲巢或者說“血池”,雲海卻也沒有發現任何一隻活著的蟲子。
不要說“血池”中僵死的母蟲,就連“菌毯”上的“囊泡”中進化的幼蟲,甚至包括本身就具備特殊生命氣息的“菌毯”都變得板結、僵硬起來。
整個恒星係中,蟲屍遍布。
隻覺抓住了某些關鍵的雲海,又飛向了下一個恒星係。
在附近一連搜索了數個恒星係後,雲海又發現了一個蟲巢星係。
幾乎與上一個母巢星係一樣,當雲海繼續找到了第三個蟲巢星係後,他終於確定了一件事情。
從最早發現蟲屍的星係開始,到他搜索到的第三個蟲巢星係,到現在就是一個幾乎接近直線的曲線。
顯然,發起主動攻擊的是未知的生物,而不是“蟲族”。
“蟲族”提早發現了未知的生物,雲海最先發現的蟲屍大概就是第一批發現未知生物的蟲子。
在未知生物殺死那些蟲子後,“蟲族”果斷地派出了更多的蟲子。
隻是未知生物顯然比“蟲族”預料中更強大,它或者它們不僅成功地消滅了“蟲族”派出的蟲子,而且一路勢如破竹殺到了“蟲族”的蟲巢星係。
一直罕逢敵手的“蟲族”,這一次看起來卻是不堪一擊。
它們非但擋不住激進的未知生物,甚至接連被毀滅了數個蟲巢星係。
而現在,可能就在這個河係的某一處星域,未知生物和“蟲族”的戰爭還在持續著。
為了確定自己的判斷,雲海繼續向前。
果不其然,在差不多還是直線的軌跡當中,雲海又發現了三個被毀滅的蟲巢星係。
就在他以為自己綴著這個軌跡就能找到未知生物時,雲海又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在他追蹤毀滅的母巢軌跡時,雲海發現了一顆特殊的恒星。
確切的說,那是一顆白矮星,一顆與眾不同的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