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陳宮依舊堅持了自己看法,不僅是曹操,就是後來的呂布,他都從未認其為主,更顯難得!
如有可能,劉曄也不會選擇將其置於危境之中。但有些事情是不能以自身主觀意識來決定,呂布既然來投,這就代表了一個機會,無論是收服其人,還是在他有彆樣心思,被劉曄剿滅吸收,都是一件好事……
“以屬下之見,溫侯未必沒有真正歸降意向,稍侯便由主公多作努力,宮亦可旁敲側擊。若能成事,主公也不必如此難以安心了。”
真切地感受到了劉曄的矛盾心理,陳宮心中極為感動,腦中卻不停地想著如何能夠真正說服呂布,口中也如此答道。
“此事曄自當竭儘全力,無論結果如何,公台都需牢記保全好自身,留待有用之身自然有更多大事責任需你來辦理擔當。汝歸來之時,無論成敗如何,曄自會虛位以待,以功為賞!”
劉曄以這句話結束了兩人的交談,然後便各歸位置,先後進入州府中議事正堂。
……
“溫侯有天下莫敵之勇,於領兵作戰更有獨到天份,天下少有英豪能及,但前時所托非人,或是不能儘展才能,或是主上行徑可恥,這才有顛沛流離數年之事。現今汝客軍來投於徐州,曄作為暫管此地之地主,自然也會儘一番禮儀相待。”
依舊是寒喧兩句後直入正題的風格,劉曄先將自己開場好話說出,讓呂布麵上頗有些舒緩,可未得其表示謝意,劉曄接下來的話語則更是讓他頗有些招架不住——
“然則無規矩難成方圓,有些話尚得先作說明才好便問溫侯一句,此來徐州,準備呆等多久,今後又打算何去何從?”
天下雖大,但呂布實際上再無容身之地,這一點所有人都是清楚的,而劉曄不似前時袁術、袁紹兩兄弟那般講麵子,好示寬容,故而明麵上對於呂布客氣有加,私底下卻打著擇機鏟除機會。相對而言,將醜話說在前麵的劉曄,便算得頗讓呂布吃不消,倒似乎更顯得真誠了一些。
重點也就在此處,若呂布不表明願居為屬下,那他便是客軍暫入徐州,依著劉曄話語意思,便是要他說明離開時日,到時便可再次“歡送”。
“請神容易送神難”與“不請自來”還是有著極大區彆的,也正因為這樣,劉曄如此問話,也無人覺得他這是有失禮儀之道。
“先時布有與曹孟德相爭之事,卻未知會否為明公帶來麻煩?”
呂布短時內並未想到合適言辭,便先轉移話題,借機多作思索。
“無妨,孟德與曄前時雖有些誤會,但我等皆非小器之人,自然不會當得真。至於溫侯來投之事,孟德不怪於曄是可以肯定的,倒是不知他是否會提出直接來與溫侯清算舊帳。吾已聞得前時張孟卓逃避於淮南,曹孟德便直接打著‘討伐叛逆’旗號相攻,袁公路倒是見機得快,也裝聾作啞不聞不問。故而有得前時廬江縣被破,連同張孟卓在內,不少於先前兗州背其投奔溫侯以及張孟卓之臣被帶回許縣,具體處置措施倒還未聞得消息。”
曹操在大軍往攻呂布同時,也在兵分兩路,由樂進,李典統領著過豫州直接攻打廬江,將措手不及的張邈順利擊敗俘獲。這個消息與曹操正麵作戰中的呂布自然是不知曉的。如今聽聞劉曄這般平靜地講出,雖然認為劉曄不會如同袁術那般小人嘴臉,但呂布還是感到一陣心驚,更不知如何應答劉曄前時所問。
見到呂布眼神沒有半分平日的盛氣淩人,顯然他還是並未作決心投靠劉曄,而正在想著如何應付前時問題。將一切看在眼裡的劉曄,心底微歎一口氣,麵上卻不動聲身地繼續努力道“可能溫侯初來卻也難以知曉何時能夠順利離開,而對於將來也並未有著明確打算。便先放過此問,曄再問溫侯一句當今天下群雄並起,天子蒙塵,未知溫侯究竟其意所屬,是有意興扶漢室,亦或獨善其身?”
劉曄的立場,即使他不說,隻從他的“劉”姓,旁人就會知道清楚。
而呂布若是“同道中人”,那麼劉曄無償支持也算合理,但若並非如此,劉曄又憑什麼去供養“隻吃不作”的大批軍士?在這種情況下,呂布又一次被劉曄問到了痛處。這是個簡單的選擇題,而非前時那便自由命題,隻有“是”與“否”兩個答案,又關係到自身立場,當然沒有想像不出之理由。
“當然是興扶漢室,使得天下早日重歸正統……”
不論呂布真實想法如何,他都得如此回答,否則劉曄便有了將他們“掃地出門”的正當理由。
“那好……既然溫侯與曄是為同路之人,便可繼續詳談。曄再問一句,溫侯自認為強項何處?”
這等話語,實際上也隻能由劉曄與呂布兩作能夠作答,他們身邊的心腹們也隻能聽在耳中,同時也不斷整理起他們所說過的意思,以備稍後用處。
“布匹馬衝陣,廝殺疆場,臨敵戰陣之變了然於心,自認若條件足夠,天下無有任何可於正麵爭鋒之敵手!”
說這些話之時,呂布眼中的冷厲、霸氣又重新現出,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他有著足夠的自信。對於劉曄的用意如何,他實際上也是心知肚明的,但要收服他這等英雄,不拿出讓自己心服口服的實力以及理由,他顯然不會甘於認主,從此再無彆樣心思……
“嗯……雖然曄之屬下眾將或有不服,但此項上吾有眼見為實,可以證實此言!而溫侯又以為曄之才能所長如何?”
劉曄見到自己屬下趙雲,太史慈,管亥,典韋等將都是微露出不屑表情,顯然是呂布“常敗將軍”的實際經曆使得他們認為其言過其實,多有誇大自詡。
但戰術強,隻能代表局部戰場上之強,同霸王項羽的道理一樣,隻有真正強於戰略,通局謀劃,而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來衡量最終勝負,這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
在呂布又在考慮著劉曄下個問題又是否會再讓他難以回答之時,猛然間聽得劉曄竟是問起自己來。稍稍整理下思緒,呂布方能答道“明公強於謀略之術,以自出道以來,並無敗績,便可知謀略之強,隻怕少有人及。更有知人善用之明,誠實守信之義,故而屬下兵精將廣,糧餉不缺。”
說劉曄糧餉不缺,這點呂布是有把握的,原因便在徐州這休養生息近十年之地為劉曄所得之上。而說謀略強,那也是有著他自身的親身體驗,故而有據可依。至於其餘諸如知人善用、兵精將廣這倒是道聽途說的恭維之辭了。
“有勞奉先誇讚,汝之所言卻也算合理,曄自厚顏愧受了。既有如些諸多利處,吾又正強於謀略天下之能,且奉先與曄同為想興扶漢室之人,為何不能同心協心、強強聯手,還天下太平?!”
劉曄出人意料地不計較麵子上的謙遜與否,再次拋出招納的橄欖枝,頓時令呂布有些跟不上他的這等跳躍思維。
“便算明公真正強於謀略,兵精多而糧食充足,但幽、徐兩處分隔千裡,以布之意觀之,一則需要守備長城邊塞,一則地處一馬平川,易攻難守之四戰之地,而袁紹虎據河北,更有漸得當地士族支持之曹孟德在西,此等強敵環伺情況下,又怎能儘言前途無憂?既然明公坦誠以待,如此詳作說明,布亦直言想告想法某投錯兩次主上,已背負不小罵名,卻不想再錯一次!”
入徐州之前,早在濮陽之時,呂布就知道當他決定撤往徐州,必然會遇上選擇這一幕。原本他以為會是在等他安定下來,見識到徐州實力以及劉曄表現出來的誠意之後,才會有此事。
來得如此之快,便在他初來乍到之時,劉曄便已作出問話,這確實是極大的出乎他的預料。但話已到這個份上,他顯然也無法逃避,便將自己想法如實道出——君擇臣,臣亦擇君。劉曄想招攬於他,卻也得表露出能給予他何種東西,以及前途若何……
“吾之實力若何,以及對於幽徐兩州現時尷尬情況有何布局,當然不可能詳儘說於奉先知曉,這點還請見諒。但軍事實力,卻可表述一二,子龍,你來說吧。”
真正到了劉曄的位置,麵對的是現實而非遊戲,對於呂布這等用處雖大,卻非必須不可,掌控難度太大,未知其忠心的人物,他們的看法都會是一樣的——若不能用,時機允許,則除之;若不許,則避之!
被點到的趙雲立時肅容答道“除卻守備之兵,徐幽二州一共有可用之兵近二十萬,其中騎兵近萬……”
具體的細節不用再多說,隻是趙雲這簡單而有力的一句話,立時便讓包括呂布在內的所有對方之人麵上齊齊變色。想袁紹雄據於河北三個原本人口極多大州,又有天下大部份士族們的支持。可他卻總共兵員約在二十五萬左右,可用之兵也僅在二十萬這個數字!
劉曄在徐幽實行嚴禁敵方勢力滲透,暗下練兵的策略,兩年間已充分利用了幽,徐二州充足的人力資源,大加練兵,再皆配以不惜花大價錢打造之精糧裝備,其之實力比諸於袁紹絕對不逞多讓!
明白了這個道理,呂布方眾人再看向劉曄的眼神明顯就有些不對了。僅在總計三年之間,而得到徐州僅是一年之間便乾出如此眾多大事,實力成為實際上諸侯之首,卻還不被外界所清楚知曉。
停留在對方心目中的,依舊是那個多受守士思想束縛,難以征集足夠兵員的兩州之地風貌,劉曄的手斷如何,便可從此清楚知曉!
“明公之實力如此強盛,布以為足可與袁紹爭鋒,以南北夾擊之勢,其必不能阻擋,為何卻要隱藏實力而不作為?”
呂布已完全將那一絲認為劉曄年輕,還不夠成熟的輕視感覺拋去,腦海中已將他放到了一個手段通天的強勢上位者位置,話中語氣也更添一絲恭敬。
確如劉曄所想,呂布也意識到了如果劉曄想對付他,或者是置之不理都是易如反掌,並非少他不行。但劉曄依舊如此放下身段來招攬於他,不惜多有輾轉引導之言,已算得是仁至義儘。
在這個“看誰的拳頭硬,就是誰有道理”的亂世年月,劉曄已不能再與呂布這等長於一處,隻限於局麵,以及大勢影響下改變了曆史走向而聞名天下之英傑所能比於一處……
“相爭無名,且未必會不損失太多,吾何必多此一舉?選擇合適時機,一擊即中,這才是應當作之事!袁本初與曄不是同路之人,前時更多暗下有耍弄些手斷於我不利,與其爭戰是遲早之事罷了!”
劉曄淡然說出這等話語,這時他第一次在外人麵前表露出自己對於袁紹的明確敵意,將其列為“死敵”自然更引得再是一陣驚訝莫名,而他卻接著再對呂布說道
“奉先曾經為將,亦曾為一軍主帥,更掌過一州大權,個中滋味如何,不必曄來多講。但憑心而論,一個人之成就如何,最終取決的除了時機以外,更重要的卻是本身的性格以及才能。奉先是天下少有之將帥之才,這是曄所作出結論,如若能同為漢室效力,自然少不得一番光明前途。少了知人善用,汝並非能夠在如此亂世中謀得一席之地的爭霸之才!看來你我雙方交流於此份上,卻顯得有些意外,究竟如何選擇,這中間又代表著何著後果,不需曄來講明,便請奉先自己多作思量,慎重選擇!”
劉曄也不想再如此拐彎抹角下去,卻是如此說辭,自然是要呂布好生表態了。
……
“明公如此身份,不僅先迎布於城外,更有直言指路,吾非不知好歹之人。通過前時征戰,亦明白了吾確非有麵臨爭霸局勢,能笑至最後機會。今便願投身於明公屬下,儘為漢室效全身之力,以報前時助紂為虐之過!”
“末呂布拜見主公!”
當機立斷投靠於劉曄,這是呂布在清楚的發現了劉曄的實力城府就已非他所能猜度後,認為其比諸於早前被認為天下諸侯實力居首的袁紹更強後,腦中那一絲幻想破滅,立時便作出的決定。
十月,先有飛將入徐,而在此時秘密投於劉曄屬下,出於特殊考慮,劉曄並不想公之於眾,那還有獻帝之事,如會如何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