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三國!
“討伐叛逆,非隻孤與丞相二人之事,劉荊州偏離此地過遠,無論補給還是發兵都極為困難,然而孫將軍本就與袁術勢力接壤,以前又是為從屬之實,卻不知僅是千餘人馬而來,是否因為孫將軍忙於在吳地大戰連場,收拾同等叛亂不成?”
蕭縣議盟之後,由於劉曄未去特意爭取,故而盟主正副之分很快明了,同時劉曄也因為他的“分兵之計”得到了曹操等人的讚同,故而此次聯軍總參謀位置卻是他難以推脫掉的。
而諸事方才議定,在準備誓師前的第一次會議上,劉曄卻是毫不客氣的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孫策。
而這句話也讓孫策派來本打算表明態度的將領尷尬不已,誰都知道孫策卻同樣是借著袁術的名號收攏地盤,現今既然選擇在其稱帝時與之一刀兩段,當然應該多顯出些誠意來。
這隻是從情理方麵來說,再從軍事角度而論——
“孤與丞相領兵由北分向往攻,順利則僅需一月左右便可齊圍壽春西東方向,而孫將軍若從南而發,由曲阿渡江到達徐中縣,則可圍於東南方向,袁術此時不可能北逃,那麼也僅有西南一處算得有隙,何況如此大軍分而往之,其無論是分兵防守還是固於一麵,都不能擋得三路大軍鋒芒,值此時刻,何需觀望不前,隻存安穩打江山主意?”
劉曄敢說這句話,卻是符合他現在的身份,若是曹操,因為代表了朝廷的態度,現今剛迎奉天子,他也不能表示出凡事自作主張,落下個“挾天子”的罵名,故而說話行事都有些顧忌在內。
有劉曄來說明,同樣有著以圖萬無一失心思的曹操,當然也是表態同意,於是便有了孫策派來將領立即將一千部曲交由副將帶領跟隨於曹操作戰,而他自己則帶著數十名親兵快馬趕回江東之地回稟於孫策。
對於劉曄的這兩句話,他更是一字不差的轉告於孫策……
“原本以為隻需表明態度即可,想必曹孟德剛迎天子不會選擇於此時與我為難,卻不想安平侯成了安平王之後,這言辭卻讓人更難以招架,未與公瑾商議此事,卻是策之失也!”
響應檄文,派兵出征這些事情孫策都未與周瑜商議,現今江東七郡孫策據其四,而會稽郡太守王朗更是與揚州牧劉繇漸有聯合一起,共抗發展迅猛,行事果斷,殺人毫不留情的孫策態勢,故而周瑜便成為了與劉繇相持,多有互相攻擊的主將,與孫策分隔一方。
“此事確是伯符有欠考慮,瑜以為伯符現今應當明示與袁術逆賊勢不兩立,並願附於安平王以及曹丞相意見,領兵親自征討於袁術!我等與揚州牧劉繇之生死相爭應會在今年夏秋之季正式開始,正可借此時機,打著支援抗逆旗號由其腹地前往,有大軍護佑,再加上劉繇同樣響應了檄文,卻是找不到借口來攻於伯符!便算是事出萬一,卻也可憑著大軍直接與其相爭,未必會輸!而吾軍名正言順,劉繇若行此不義之事,又有何臉麵見於安平王,拿何等誠意支響應曹丞相之檄文?同理也適用於南麵自詡名士,忠於漢室的會稽太守王朗。”
“借機探查敵情,進退皆可,有此萬全之計較,伯符可領大軍親征矣!”
接到消息後被召回的周瑜,也不與孫策客氣,卻是直接表明了他的意見,最後更是下了結論——正可領重兵前往,無論劉繇如何反應都會吃些虧。而此更可以不早早地引起實力強大的劉曄,以及掌握了正統名義必然擴展極速的曹操之反感,和有借口引出討伐之事來。
“江東七郡,吾已據其四,若是時機得宜,策有信心僅再需兩年左右便可完全據得!最終七年而收七郡,而策起家之資僅為父親餘部一千五百人而已。以如此微力能夠行得許多人隻怕三十年都未必能作得事業,多有賴於公瑾扶持,若無公瑾之智謀統禦才能,吾何能有今日成就?公瑾之計如此萬全,策自無有不從之理!”
孫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的功勞歸於周瑜的幫助,現今仔細聽明其中分析,他當然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直接便作出了決定。
於是,便有了四月初孫策領江東之軍九千眾由秣陵,也就是後來的建業渡江,經曆陽、居巢而向淮南重地,由袁術心腹大將張勳守備的合肥進發。
這個路線,其中有大半正是處於劉繇治下,而他也正如周瑜所料,進退失據,無論趁機攻擊孫策,還是放任其緩緩而行、多有探聽虛實,前者劉繇擔心不能迅速拿下,必招至包括劉曄在內的強勢人物忌諱;後者則是心中極為不甘,若是自己虛實被孫策這“小霸王”摸清,對於將來爭戰豈非是大大不妙?
與孫策這種崛起迅速,有真才實乾的軍閥人物相比,劉繇便可算得是真正的見識短淺,又不通於知人善用人之道,故而雖有地盤極大,幾乎是漢朝劃分州郡中最大的一個揚州,而在中原黃巾之亂起便有大批百姓擁入,到得此時更有三百萬眾百姓,劉繇還是未能抓住其中機會,先後敗於袁術以及孫策手中。
雖然進退難為,但劉繇卻還是需得表示下態度,發使前往孫策軍營之中告曰“劉揚州鎮守於此地,又為防備各處亂黨賊寇,故而無力支援於攻擊叛臣袁術,今既然孫校尉願往,便請在此兩方交戰正濃之時前往,若是晚去,隻怕汝之用心若何,卻會值得安平王與曹丞相多些猜測……”
孫策既然先明發公文以示態度,那麼無論是劉繇還是劉曄與曹操,都先後接到了這個消息,故而劉繇無奈之下以此為挾想教孫策“知難而退”,也算是略儘人意,不顯得自己太過沒主張的行動了。
孫策並不知道,在三月二十七日起,曹操與劉曄便依約分為兩部向目標進發,更是先後於三十日,以及四月一日開始正式攻擊袁術的城池。在對手境內,更是難以將斥侯遠派探聽消息,故而聽得劉繇如此一說,已將情報探聽得差不多的他立時便“知趣”地加快了行軍速度,僅用三天便離開了劉繇勢力範圍,而開始攻擊袁術所屬,周瑜曾任縣長的居巢縣,由於攻其不備,故而僅用半日時間便已攻下。
“兵貴神速”,從小便得乃父教誨,兵法韜略並不弱於孫堅的他,立時便下令部曲稍作整頓便大軍開赴於巢縣,將此兩處有名的產糧之縣拿下後,孫策卻是奇怪地並未在縣庫中發現多少糧食,稍派出軍士打聽方才知曉,從袁術來到淮南後,百姓們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由於嚴格的管製,故而極難逃脫到彆處。
好不容易種出的糧食,上繳絕大多數後,更得小心防備著軍士來搶,一年中大部份日子,百姓們依舊得以樹皮、草根為生,連河蚌也被缺糧的袁術士兵劃為“軍需物資”,這等情況下生產模式遭到的破壞是根本性的,百姓們餓死者眾多,便算是辛苦勞作半年,最終能落到自己肚裡的百中無一,試問還有誰願意去種植糧食?有此精力還不如冒險離開這水深火熱之地!
袁術的這等作為,使得淮南這處本就是天下一等一的產糧之地,一邊是餓死者眾多,一邊卻是田地荒無人煙……
隻從這點來講,與“得到民心”沾不上邊的袁術,便在曹操與劉曄大軍完全按照劉曄先前所行之“攻心之計”,使得正處於絕望中的百姓們看到了一線生機,而袁術軍士中補充上來的淮南本地士兵更是同感而發,多有私下聯結下獻城門而降者,便是袁術早前從南陽,汝南一帶的舊部,也有不少人選擇在此壓力下主動投誠。
僅是十日之間,曹操與劉曄大軍可謂勢如破竹,鋒芒畢露,各自連下十數城池的信報到達袁術案上,原本布重兵於下蔡縣本欲與曹劉聯軍在此地打消耗戰,並以先前曹操所擔心那般逐次後退固守策略也是直接成了擺設……
大驚極怒的袁術強抑住自己心中那強烈的不安,立時作出布局變動,由紀靈領三萬大軍前往穎上郡支援,抵擋曹操。且不顧謀士們反對,派出心腹前往南匈奴,約以分地好處請兵來援,往攻於兗州。他自己更是“禦駕親征”,領著八千軍士前往成德這個劉曄家鄉,隻等已攻下臨淮,很快便會到來的劉曄大軍。
那張袁術存了許久專為對付劉曄的“底牌”,到了現今這種危急萬分,關乎自身存亡,與四麵楚歌無異之時,正是最佳也是最後的使用機會……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