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三國!
一味地排外不可取,固執於軟弱外交,隻以懷柔為手斷也並非是正途。沒有一個穩定的內政環境,想徹底地解決異族之事,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
在現今有這個條件可以借助外族之力解決於現時遼東之地戰局的情況下,劉曄的態度很讓他的心腹們一時捉摸不透——可以示之安撫,卻不引其兵馬為援!
一直以來,劉曄在刻意表現出自己現時沒有與塞外諸族為敵同時,也在不經意間以各種方式拒絕與其沾聯上太多關係。
……
性格也許會決定一個人最終的成就有多高,公孫度謹慎的性子使得他能夠在選擇以最好的時機躋身於自立諸侯之列,也使得他在掌據地方權利時,所作的事情先不是貪圖享受,卻是在不停地發展壯大自身,同時外在征戰於一貫以來不服從於大漢統治的各少數民族。
劉曄早在五年前便有過表態,那時倒也令初登於諸侯之列的公孫度“虛驚一場”,經過屬下智囊的分析方才明白劉曄當時並無實力前去征討於他。當然,他自己沒有借口,也沒有實力去來統一幽州之地……
那麼此次會否同樣是虛言相說,劉曄卻依舊沒有進攻的實力?
對於這個問題,公孫度手下謀士們分為兩派各有看法。認為確實如此一方,所依據的便是往時以來的劉曄屬下軍士的數字。得出的結論便是劉曄在幽州便僅有八萬左右精銳之師,這其中至少有半數以上又需得守備於四處,故而最終能用來征戰的,最多不過四萬而已。
同樣是四萬對四萬,遼東卻占了地利,人和的好處。
公孫度雖然並不算一位極其仁厚之人,可他所得政策卻實實在在的使得遼東百姓安居於此數年之久,相較於雖然多有耳聞,但同樣是屬於未知的劉曄治下,遼東的百姓們絕大多數還是願意保持於現狀,期望能夠繼續得到平和的日子。
有此民心優勢,無論守城還是緊急征兵,公孫度方麵都可以應付下來,惟一需得擔心的,便僅是那些早就心懷不滿的少數民族,會否趁些機會搗亂……
這些,就是主張“劉曄隻是虛張聲勢”派的所有看法,而這些人同樣也是占了公孫度麾下謀士絕對多數部份。
相較而言,主張“劉曄必將真正來攻”方相較而言,其理由多有些讓人啼笑皆非。其是從情理角度出發,再結合於劉曄性格,應當不會作兩次“無用之事”,最後才是勉強提到“劉曄有據有遼東之地,先統一幽州治下打算,無論是於其威望,還是對於將來的與其餘諸侯爭鋒過程,都是極有好處”這點。
這一點當然誰都明白,實力不外乎於地盤與人口,糧草與足夠信用的錢幣而已。實行屯田製後,每年必然官府庫中會存有足夠糧食,而錢幣的信用問題,有與商人聯盟的互相支持,也不需要擔心,故而劉曄現今擴展實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取回失地,再擴張於外!
兩方究竟誰更有道理,公孫度自己雖然偏向於人多一方,在作出最終回複時同樣也是遵循此點,但他另一方麵卻也下令開始加緊戰備,先征集青壯入伍整訓,存著以防萬一打算。
也幸好是他這等謹慎小心,生怕出得差池的性子使然,隨後來到的張飛大軍才不至於隻遇上原本遼東之地總計四萬餘,可以流動作戰僅是三萬左右的軍士相爭鋒。
緊急征召令下達,正如前時所述,百姓們不希望將一切押於未知,傳言終究是傳言。亂世中好容易有了安息生活的他們,並不希望自己再選擇一條不知福禍之路……
故此,他們獻出自己全力也保衛現今所有一切不再失去,便也是極為正常之事。漢室統一與否這等問題,對於生活於社會底層的百姓來說,關心此事尚不如關注一下自己是否下一頓飯食有著落來得實在。
性怕實力不足的公孫度,此外征集民夫三萬餘,補充於後勤之中,於戰時或運送軍糧,或紮營立寨,往送輜重都不能少了他們。而通過簡單整訓數日便得上陣的新兵們則有兩萬之眾,他們則分散編製於守城部曲中將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
這種分配方式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公孫度對於與劉曄屬下百戰百勝,又有大批騎兵之師野戰是沒有想法的他的目光,還是放在了以守城之利消磨對手銳氣和精銳實力,隻等時機到來,再次以決定性的力量投入反擊,求得一擊製敵,後發致勝的效果。這個戰略公孫度用得並不少,原因很簡單,遼東之地雖然險峻可守之地不少,但四圍皆是對公孫度心懷不滿之遊牧少數民族,他們又以輕騎兵為主要戰力,野戰之下,便算得公孫度會贏,那也隻會是慘勝罷了!
故而就算在前時興平二年時候,四麵少數民部分彆結盟,總計一萬五千輕騎兵約以從不同方向共攻向遼東的最危急時刻,公孫度還是靠著這個“戰時緊急保障製度”撐了過來。對於防守戰術的變化經過實戰也更有心得。這也是他心裡雖然不願與劉曄試驗一番那“不敗”威名是否真實,卻也不懼於挑戰來臨原因了。
建安二年六月五日,張飛領大軍出山海關,正式踏足於遼西郡以東這大片可算實際失去控製多達十年之久的“失地”。以軍事主事者身份在幽州經營數年的張飛,對於趙雲經過自己的努力,已達到與他平起平坐位置,更可能會經過此處征討袁術之戰功勞取得更高權力,張飛在羨慕服氣於趙雲能夠出征好運、劉曄看人之準同時,他心裡也憋著一股誓要爭勝的決心。
同樣,先不說幽州必然有的各種大小事務需得處理,有些長遠計劃也到了應當著手實施之時;劉曄也沒有多少心思去與屬下爭這份曆練機會,一人之力量終究有限,隻有心腹屬下皆極具各項才能,如此方能使得人儘其用,共同為統一大業出立下,比於劉曄一人強勢卻是穩定以及合理了許多。
……
“立即依照先前計劃迎敵,不得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戰!汝等可明白了?”
有過“萬一”的心理準備,故而當真正得知張飛來攻消息後,公孫度隻是稍稍麵色變幻,很快便恢複輕鬆自如模樣。
“是!屬下遵令!”
如此下達命令,自然也將這股麵對強大對手的自信傳遞到了他的心腹手下處,使得他們停止了嘩然欲爭問於消息確實程度的舉動,而是恭敬地作禮齊聲接令道。
麵對並不陌生的戰爭來臨,戰時戒嚴管製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他們身上的百姓,他們是沒有多少責怪於戰爭正義性,或者必要性的討論意思。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反天由於四圍少數民族不時劫掠原因,百姓們早就學會了如何去麵對這一切短暫的不安靜日子。
“公孫度會輸麼?”
在劉曄治下百姓,或者與他有過交手之人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極為簡單的,有劉曄良好的布局,便先使得自身處於不敗之地,劉曄方麵勝利所需要的,便是那能夠隨機應變實行方略使得劉曄戰略布局成功的大將人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