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是袁尚,率先打破了,這一份尷尬,隻見他笑道,“好你個二哥,先前出征洛陽,父親帶的是你,如今北上鄴城,父親帶的還是你,真氣人。”
袁尚一臉笑意地,表達著他的羨慕,不過,他是否真心,還是假意擠兌。
說實話,袁熙沒有看出來,不過,他可不覺得,袁尚這家夥,有多高尚。
畢竟,都是自家兄弟,誰不了解誰?
袁紹:老大袁譚,家中長子,老二袁熙,精明乾練,老三袁尚,討人歡喜,手心手背的,為之奈何?
袁熙:三弟,你又皮癢了?
袁尚:二哥,你誤會我了。
。。。。。
“三弟說的沒錯,大哥我也是,羨慕的緊呢?”袁譚玩味地,看著袁熙。
“額,這個,大哥說笑了,大哥乃家中長子,乾係更重才是,何來如此一說。”袁熙尷尬地,笑著說道。
此刻,袁熙滿臉愁容,倒不是他做作,而是本能地尷尬,畢竟,袁紹可是將他,架在了火山口,騎虎難下。
“就是,就是。”袁尚繼續拱火。
袁熙沒有搭理袁尚,而是,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袁譚的反應。畢竟,袁譚可是一直,不怎麼待見自己的。
袁熙:唉,又被老大記恨了。
袁譚:我恨不得,吃了你。
191年,濮陽,太守府。
袁尚:我愚蠢的哥哥們呢。
。。。。。
就在關東紛擾之際,長安這邊。
王允經過諸多努力,逐漸代替董卓,執掌朝政,儼然成為,朝廷二號人物。
當然,西涼軍兵權,仍舊在董卓手中,由女婿牛輔等人,牢牢把持。
而這時,一個人出現在了,王允的幕府中,他就是荀攸,得鄭泰舉薦。
荀攸,字,公達,腹有良謀,先前入幕,大將軍府,袁紹同僚。
荀爽臨終前,留下遺言,兩分荀家,荀彧帶領大部,前往冀州。
另一部分,則由荀攸執掌,同時,荀爽也向鄭泰,舉薦了荀攸。
荀爽:有荀彧、荀攸在,這惶惶亂世,可保我荀家,三十年太平。
荀攸:不除國賊,無以報天恩,我荀家世代清流,我當身赴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