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巫!
王耳渾身力氣似被抽走,一動不動地靠在李氏肩旁。李氏見他憔悴至極,印堂隱隱發暗,雙目紅腫,勉強半睜著;她不由一驚,越發覺得不安。
未等她再次出聲,王耳偏頭看著神像,眼裡忽生出異樣的神采,如同即將沒入黑暗的霞光,正迸發出最後熠熠而耀眼的光亮,喃喃說道“神像。。完美的。。我終於雕刻出來了”
——聲音越來越小,他慢慢地合上雙眼,再也沒有醒來。
李氏顫抖著伸手探向他的鼻息。良久,她收回手,掉下淚來。
她是能體諒石匠待石如妻,卻不能理解,竟真有人對石像傾儘心思嘔心瀝血至此,甚至連臨終彌留之際,念念不忘的仍是石像!
她曾為丈夫精湛的手藝感到驕傲,此刻,全化作一腔苦水。回想起過去種種,全是她獨自持家,獨守空閨,有丈夫卻形同無有。。她一下子氣懣苦澀莫名,幾乎憋鬱得喘不過氣來。
所以她抬起頭,卻望到神像。
恍惚間,她放下王耳,就手拿過一把鑿刀,站了起來。
她向神像走去。
“都是因為這石像。。郎君才死的,”她恨恨說道“是它占去郎君所有心思,讓郎君廢寢忘食,讓郎君完全無視妾身存在。是它害死了郎君!”
自確認王耳已死,她早將旨意拋之腦後,一口憋鬱之氣定要尋個發泄之處,而神像正是她出氣之物。她走至神像前,舉起鑿刀——
就在那一刻,她看到神像雙眼碌碌一動,向下而視,竟對自己眨眼!
“石像怎會眨眼?”陳羲問道,卻不禁想起靈星樓裡會走會動的碗碟甑盤,倒覺得石像眨眼亦有可能。但靈星樓裡是碗碟甑盤成精方如此,神像卻是因何故而眼動?
楚尤並不回答,繼續說道“李氏受此一嚇,扔掉鑿刀;再細看神像,靜立不動,彆無異常。最後神像完好無損地供奉入神廟。”
頓了頓,他又道“高祖賜王家一筆銀子,下令厚葬王耳。隨後神廟重開,高祖率眾臣祭拜,並尊太一神為東皇(太陽神),成最上之神。”
陳羲頷首。他曾與端木圭閒聊,聽她說過太一神神格奇特,本是北極星星神,被楚人奉為主神;而東皇又名東君,即太陽神,亦被奉為主神。換言之是“一朝二君”,東皇和太一並尊。屈原所作《東皇太一》實則說兩神合祀。然而到底東皇為大還是太一為大,卻引起糾紛,楚地靈巫因此自西周初就分成兩大門派,明爭暗鬥不斷。尊東皇之巫派以平雲門為首,曆史久遠,勢力強大;尊太一神之巫派則出現遲,勢力稍遜。兩派交鋒,最後以劉邦抬高太一神神格,將東皇太一並為一神,尊為東皇太一而告一段落。
百餘年過去,太一神廟內香火日盛一日,漸漸地隻有楚人才知道太一神原是北極星星神,民眾大多隻知其為東皇太陽神。及至武帝登基即位,知曉太一神淵源的楚人也所剩無幾,皆認為東皇即太一,太一即東皇。就連陳羲,若非聽端木圭提起,也全然不知東皇太一竟有如此曲折來曆。
他清楚知道的是,在建元四年年初,武帝出自種種考慮,終於下旨將太一神廟自南郊搬遷至城東巍坡。說是搬遷,與重建無異,頗費了些時日;但神位神像卻確是遷過去的,並非新設新造。待神廟搬遷完畢,武帝特意擇了個吉日開廟,率群臣祭拜東皇太一,並親自祭祀,點燃起第一柱香供奉至神像前。
武帝是繼高祖劉邦後第二位親自祭祀東皇太一的皇帝,此舉影響廣泛深遠,不僅再次確立東皇太一地位最為尊崇無比,亦令其成為整個漢朝中,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紛紛尾隨祭拜且篤信之神。即使在後漢(東漢)時佛教傳入、道教成立,亦未撼動東皇太一地位。此時陳羲雖不知後世之事,卻與端木圭來往中知道自神廟遷至城東後,巫派間爭鬥有悄然加劇之勢。眼下神廟重開不到一年,就出此怪事,莫非與巫門相鬥有關?
他正整理頭緒,楚尤再次開口道“神像在神廟多年,每日祭拜者成眾,目睹過神像尊容之人更不計其數。初見神像者無有不驚,繼而皆紛紛虔誠地跪下膜拜。”
“噢?”思路被打斷,陳羲接口問道“為何?”
“因神像雕塑得確實完美無瑕,栩栩若生,頗具神韻;總讓人覺得似乎在下一瞬,它就會動起來,展翅一飛直衝雲霄。尤其是那雙眼。。”
楚尤說道此處,忽地禁口不言,露出一絲斟酌躊躇之色。
陳羲見狀,知道個中必然有難言之秘,他敦促引言道“雙眼如何,請直說。”
楚尤抬頭,緩緩說道“那雙眼,不才實在想不出該用何詞形容——絕對是鬼斧神工,令人不敢相信竟隻是由石雕成,因為,那雙眼根本就是活物。”
陳羲眼神轉深,不語。
“也許中尉大人覺得我言過其實,”楚尤語調仍是慢慢地,內裡壓迫之感卻在加重“但上一任廟主曾告訴我,他曾在夜靜更深之際,親眼目睹神像在流淚!而我也在神像失蹤前,目睹它雙眼骨碌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