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盛世文娛!
“哥子,你莫在該唱衰人,
涯兄弟全部都曉出去,
你莫看毋起還要貶低人,
就算ィ厓等騎部三腳雞”
阿麥唱完這句,又用他的小號開始炸場了。
客家話民歌搖滾再次驚豔全場。
阿龍和阿麥,一人一句,伴隨著激烈的節奏,全程用客家話在唱著。
即使大家聽不懂歌詞,一點都沒有妨礙這首炸裂搖滾的感覺。
整首歌有低潮,有高潮,有呢喃,有訴說,有呐喊。
講述了一個熱血又忿忿的小鎮少年阿民,一心想出門闖蕩,卻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即使有各種嘲諷,各種潑冷水,阿民仍然不為所動,仍然堅持外出打拚,一定要出人頭地,衣錦還鄉。
搖滾那慷慨激昂的唱詞中,少年阿民熱血奮鬥,向上不屈的神情躍然入你腦海。
阿龍的嘲諷
“嗨呀,弟仔你莫搞笑哩,
抵畀你四條腳都走毋起,
還話想上天毋知你去奈邊
哎呀,你莫在該笑嘻嘻。”
阿民的熱血回複
“妹狂涯滴出去毛喃理!
就算上刀山也要接過火炬,
涯愛行落去行愛吃雞比,
涯滴唔急你滴急麥幾?”
這些客家話的歌詞,一問一答之間,把對家鄉的愛,對奮鬥的向往,還有年輕人倔強的傲骨,都一一展現出來。
尤其是演唱少年阿民歌詞部分的主唱阿麥,每當他的小號響起,那犀利的眼神,亢奮的聲浪,把歌曲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引爆燃點。
聽不懂歌詞?沒關係。
理解不了劇情?不重要。
聽歌哪用帶腦子!搖滾有何須要懂?
隻需要感受其中,音樂的氛圍自然會把你感染。
那悠揚孤獨的小號聲和不明所以的客家話呐喊聲中,誰都會聽出一股戲謔、不安和無奈。
音樂是用來聽的,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情懷。
專業的事情,交給音樂專業人士去做好了,普通人隻用欣賞音樂帶來的純粹愉悅感就夠了。
“啊啊啊啊啊,囊來上山。
啊啊啊啊啊,囊來下山。
啊啊啊啊啊,囊來上山。
阿公阿叔阿婆阿伯你等都來看呐。
囊來上山,囊來上山。
九連山,十八彎,
阿哥出去,尋錢賺。
九連山,十八彎,
阿哥,哎!”
最後的唱詞結束,一種少年不服輸就乾到底的氣勢,撲麵而來。
海西散人這段表演的音樂現場,既接地氣,卻又會像刀鋒般犀利,劃過人心。
不聽詞,光聽曲也能被他們帶動情緒,沉浸其中。
雖然是客家話的民樂融合的搖滾,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土。
大家全程聽下來,感受到的唯有“淳樸”和“傳承”。
這個來自海西民間的樂隊,用紮根於鄉村的原生野性本能,爆發出了搖滾樂最原始的,最有爆發性的力量。
一首歌唱完,全場都站起身鼓掌、歡呼、尖叫、呐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近乎一分鐘的喝彩鼓掌,觀眾們才在主持人常遠的安撫下,停了下來。
常遠主持道“謝謝海西散人的精彩表演。
阿麥,這首歌的歌詞,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這首歌,來自一首海西的客家山歌。
其實講的就是山裡一個普通的少年,想外出闖蕩,打拚出一番事業。
但家人不僅不支持,還嘲諷、潑冷水。
可這依然沒有打消少年的一腔熱血,立下山歌般宏亮的誓言,少年踏上了外出打拚的旅程。”阿麥解釋道。
常遠問道“阿龍,怎麼會想起用這首山歌,融合做搖滾呢?”
“這首歌,其實唱的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就像是歌裡的阿民一樣,一直不被家人理解。
在他們看來,玩音樂,就是不務正業。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學好數理化比較重要吧。
而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玩音樂就更是不能被理解。
在家人看來,還不如種地踏實。
這首山歌,其實也是我們心情的寫照。
我們也想用音樂,做出點成績,向家人證明,我們不是在不務正業。
用這首山歌融合做搖滾,其實早就有這個想法,但一直沒有實現出來。
前段時間告訴了秦川老師後,在他的幫助下,才有了這首完整的作品。”阿龍補充道。
駱斯年這時插話道“謝謝海西散人樂隊,你們真的很不錯。
《樂隊的夏天》舞台,有你們這樣一支民樂搖滾樂隊,真是太好了。
水無常形,事無常態。
音樂也是一樣,都需要創新,需要更多更好更新的表現形式。
搖滾樂本身就是最難定義的音樂類型之一。
從搖滾樂誕生開始,它的範圍和風格就在不斷地被擴大。
不同地區的搖滾,風格會不一樣。
不同語言的搖滾,風格也會不一樣。
不同時代的搖滾,風格更是不一樣。
這麼看來,我們民族的、民間的音樂,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非常希望,以後的各種音樂舞台上,能看到更多更優秀的像海西散人一樣的樂隊出現。
這樣,我們民樂就能傳承下去了。”
常遠接道“哈哈哈,駱教授又在感懷了。
不過駱教授說的對,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優秀民樂樂隊出現。
海西散人樂隊,給所有音樂人都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音樂,不一定就要完全學西方流行樂那一套。
一直跟在人家身後模仿,又如何談超越呢?
咱們的民族、民間音樂,還有很大的寶藏等待大家去開發。
大家一起努力,讓民樂傳承下去,綻放出新的花朵。”
常遠的話,讓全場觀眾都紛紛鼓掌同意。
這樣一場演出,完全達到了秦川的設想和目的。
音樂有很多風格類型,搖滾也有很多流派。
不是隻有重金屬才叫搖滾,不是隻有過去的那一套音樂模式,才代表了正確。
音樂有無限的可能性,想象空間越大,音樂的創新就越多。
海西散人樂隊,就是最好的榜樣。
一個從鄉間田野蹦出來的樂隊,用最土的山歌,做出了最潮的音樂。
這才是音樂人應該有的精神,這才是樂隊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天天就知道照貓畫虎,音樂玩的不怎麼樣,還拽的跟二五八萬一樣,就隻是自嗨而已。
創新,永遠值得人給予最大的尊敬。
海西散人樂隊,就贏得了這種尊敬。
來自觀眾的,來自樂評人的,來自嘉賓的,來自其它樂隊的,來自所有人的尊敬。
哪怕他們依舊不完美,哪怕他們的音樂性相對簡單,可不妨礙他們在音樂創新上的努力,值得大家敬佩和誇讚。
在全場觀眾敬佩的目光和掌聲中,海西散人樂隊下場休息。
常遠繼續主持道“再次謝謝海西散人樂隊,為這個舞台帶來的一縷新意。
接下來,到了最後一支樂隊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