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柏林電影節,來頭就太大了。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就叫“金熊獎”。
如果《一個都不能少》電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那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華夏電影人,之前從未有人獲得過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重要獎項。
無論是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都沒有人獲得過。
在國際三大電影節,最多也就獲得過一些小獎項。
要不然,李嵩陽獲得過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就拽的跟二五八萬一樣呢。
儘管他獲獎的電影節,隻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排名靠後的電影節,李嵩陽依然靠著這個獎項,躋身影壇頂峰。
細說起來,柏林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不過是國際a類電影節而已。
所謂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不過是因為這三個電影節曆史悠久,影響力更大,所以才被業內推崇為三大電影節。
其實,任何行業,任何領域都是如此。
大家一般也就重視排名前三的存在,靠後的哪怕水平很接近,影響力也差了許多。
就像奧運比賽,也隻有金銀銅獎獲得者,會被世人尊敬,其它人,成績雖然很接近,大家都不會去關注。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華夏電影人,卻一直無人在三大電影節上取得過很好的成績。
所以,李嵩陽獲得排名靠後的a類電影節的最佳導演,才顯得很牛似的。
如果這次,秦川拍的《一個都不能少》真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那李嵩陽的那個最佳導演,就成了個笑話。
於是,媒體們行動了起來,紛紛開始聯係打聽起來。
僅僅半天,各大就從柏林電影節組委會確認了消息。
《一個都不能少》,通過專家評審組一致認定,成為了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獲得金熊獎。
這個消息,被各大媒體第一時間發布了出來,消息確認無疑。
這下全網炸鍋了,這是華夏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作品。
而獲獎的,居然是新晉導演秦川,還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這叫啥,這就是實力,不接受置疑。
誰有資格置疑?要置疑,你先去三大電影節獲個獎再說。
華夏電影業內,更是震驚不已。
雖然秦川在音樂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電影領域還是個新人。
業內人士都以為,秦川是玩票而已。
畢竟人家是大老板,拍部電影玩,過把癮,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誰成想,人家的電影,不是隨隨便便拍的。
他是真的帶著人文情懷,去關注和幫助弱勢群體的。
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所以,電影才被大眾推崇,票房迅速破十億。
但也就這樣了,誰都沒真正以為,秦川這位新人導演,會在電影領域,做出什麼大事情。
畢竟,這種公益電影,他也不能一直拍。
以後,還是要一步一步通過作品說話。
電影可不像音樂,那麼容易一步登天。
可金熊獎這個消息一出,瞬間就不一樣了。
秦川他真就一部登天了,他的電影在國際上獲大獎了。
以後,任誰都得稱呼秦川為國際大導演了。
以前大家喊李嵩陽為國際大導演,多少都有些商業吹捧的意味。
可秦川這次,確實實打實的成績,絲毫沒有水分。
他的作品,得到了國際最頂級的那群電影人的認可。
秦川,已經躋身為國際電影領域,最頂峰的那一群人。
雖然,秦川沒有獲得最佳導演獎,可最佳影片獎更難獲得。
要知道,金熊獎隻有一個,銀熊獎卻有很多。
以後稱秦川為國際大導演,實至名歸。
這一下,網友們又有的樂了。
又紛紛跑去李嵩陽微博底下嘲諷,曬秦川電影獲得金熊獎的消息。
“李大導演,柏林電影節知道麼?金熊獎聽說過沒?”
“一部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李大導演都瞧不上眼,果然是國際大導演啊。”
“《一個都不能少》電影,不過是蹭了公益的熱度,電影質量一般。
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們,懂什麼電影?
專業這塊,還得看我們李嵩陽國際大導演的。”
“沒有人比我李嵩陽更懂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不行,我說的。”
網友們極儘嘲諷,宣泄著對李大導演的不滿。
畢竟,誰讓他一直瞧不上《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呢?
s推薦一下同組新人作者好友的新書,一本年代發展文,《未來黑科技從1993開始崛起》,喜歡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