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電影的新鮮感問題,有些段子,你用第一次會很有效果,第二次第三次也不錯,但是接下來就難說了。
最後,跟風的作品往往沒有作者自己獨特的風格,造成了雷同、模仿的事情,而這種電影,彆說是影評人了,就連觀眾都不會喜歡!
為什麼香江的跟風大王王晶能夠走到商業片之王的位置?
原因就在於,第一,他拍電影的速度奇快,快到觀眾還沒有好好回味一部經典電影給他們帶來的震撼,王晶的跟風作品就出現了。
第二,他有些時候並不是完完全全模仿彆人,就像是跟風賭神的賭聖,他就拋棄了那種高大上的打賭方式,而是選擇了“阿星”那種接近小市民的風格。
這種獨特和“創新”,便讓王晶取得了成功,甚至,他跟風的電影,有的時候票房會比原作更強!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像王晶這樣的跟風者太少,更多的人,隻能被拍倒在曆史的沙灘上。
說起來,跟風這種事情,李邁也並不是沒有做過,像是他的《三國大戰》,某種意義上就是借了《角鬥士》在北美的東風。
但是嚴格說起來,也並不是如此,因為兩者的劇情和風格迥異,能算是跟風的地方,也隻有兩者都是戰爭電影這一點了。
說起來,《三國大戰》的票房在北美不斷地磨啊磨的,最終終於從兩億九千萬磨到了三億美元!
三億美元這個成績,即便是以英語片而言也是相當不錯的了,如果一年的電影不景氣的話,甚至衝入年度票房前十都是有可能的!
而以一部外語片的成績來說,這個票房更是達到了外語片未曾達到了三億美元!
也是因為這個成績,讓《三國大戰》的名聲又大火了一次的同時,也讓李邁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人民的眼中。uu看書(htt//uu.)
亞洲方麵的轟動不必多說,便是在北美,也有無數人因為這件事情而了解到了李邁這個人。
不同於《千與千尋》隻能在日本國內逞威風,《三國大戰》可是真正征服了全世界的傑作。
也許北美影迷對於外語片並不重視也並不在意,但是對於外語片中的第一位,多少要比好萊塢的一些平庸作品要更加關注。
再加上《充氣娃娃之戀》的票房和好評,一時間,李邁在新聞上出現的次數,竟不必一些好萊塢一線大導演少!
“李邁已成世界一線大導演?”——《華夏電影報》對於最近的風潮有些驚訝。
“外語片票房第一人,好萊塢的華夏大導演!”——《影院信號》滿是讚聲。
“假象而已,好萊塢有過這種關注的多了去了,但是十之最終都泯然眾人了。”——《羊城晚報》的編輯號稱要理性看待問題。
總而言之,因為第一部英語片的成功,加上外語片票房無人能敵,李邁在導演界的名聲一下子大漲。
奇怪的是,這種漲幅快得讓人驚訝,怕是斯皮爾伯格拍出《大白鯊》之後,名聲也沒有增長得如此迅速吧。
而另一邊,劉逸浩坐在一張老板椅上,通過網絡看到了這種熱議後,臉上掛上了得意的笑容。
如果喜歡《升級大導演》,請把網址通過qq、yy發給您的朋友,或把網址發布到貼吧、微博、論壇。
收藏本頁請按ctrl+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桌麵請猛擊。
添加,有時,將會發送郵件到您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