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紅顏擾王心!
秦宜寧麵無表情,心下卻是一陣冷笑,她上前一步,行禮道“回稟聖上,臣婦……”
話還沒說完,卻被一個滿含怒氣的高亢男聲打斷了。
隻見一個中年言官憤然上前來,行禮道“聖上,臣有話要說!”
李啟天似乎很是驚訝,不悅的皺眉道“古愛卿,朕在問話,你如此忽然打斷忠順親王妃的話是不是不妥?”
“聖上,臣知道臣這麼做太過無禮。隻是臣是個直腸子,看到有人想要花言巧語的迷惑聖上,卻還要端出一副賢良淑德大家閨秀的嘴臉來,臣便不得不開口了。”
古禦史行了一禮,續道“請聖上聽臣一言,若臣說的不對,不實,臣聽憑聖上處置!”
李啟天皺著眉,仿佛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見古禦史一片赤誠,隻好笑著道“罷了,你便先說吧。”
“是!”古禦史激動的行了一禮,才義憤填膺的道“聖上,臣身為禦史,職責所在,要參奏忠順親王十大罪狀!
“濫殺無辜,毫無仁慈之心,其罪一;
“妄自尊大,折辱北冀老臣,其罪二;
“貪墨糧餉,引起君臣誤會,其罪三;
“強搶臣女,罔顧聖上意願,其罪四;
“無旨出京,意圖獨吞寶藏,其罪五;
“貪汙災銀,不顧百姓生死,其罪六;
“貪攬權力,妒忌同僚才華,其罪七;
“結黨營私,私養府兵,意圖不軌,其罪八;
“不孝不悌,不敬嫡母,枉為人子,其罪九;
“抗旨不尊,不敬君上,叛逃他國,其罪大惡極!
“如此妄自尊大、逆施倒行、不提不孝、不忠不義之人,其罪行累累,實在罄竹難書!臣懇請聖上嚴懲!”
“臣附議!”
“回聖上,臣也附議!”
“忠順親王枉為人臣,請聖上嚴辦,以正朝綱!”
……
隨著古禦史話音落下,立即有十數餘人站出來高聲附和,群情激奮之間,說逄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山匪路霸可能都有人相信。
李啟天端坐在首位,一直是眉心微蹙,一副經受不起打擊卻強作鎮定的模樣。
而逄梟、秦宜寧、秦槐遠和秦修遠卻一言不發,不為自己辯解一句。
倒是許多勳貴一派的人看出了門道,猜到聖上擺開了今天這個陣仗最大的原因就是逄梟功高震主。他們與逄梟相同,都是跟隨李啟天一同打天下才換來今天成就的,逄梟作為他們這一排的標杆,若是他倒了,恐怕下一個就會是他們。
是以勳貴們有許多站了出來,當場為逄梟據理力爭。而這些人又自己有自己要好的官員,也有相同派彆的同僚,他們也都順勢而為,站出來與那些禦史言官爭論。
眼瞧著勳貴加入了戰圈,另外便有李啟天的下屬加入進來。
見對方逐漸壯大,便又有逄梟相熟之人出來插言。
一時間場麵混亂的宛若菜市場,這些大人們吵起架來,簡直比市井狂徒還要彪悍幾分,引經據典的甚至比爆粗口更有攻擊力和說服力。
李啟天的眉頭越皺越緊。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節骨眼上竟然還有那麼多人肯為了逄梟說話。看來逄梟在朝臣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早已經不是他理解的那般了。
李啟天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己動手的早,若是再給逄梟時間讓他發展壯大下去,恐怕到時候他會紮根的更穩,想要動搖他的根基就更難了。
兩方人吵的熱火朝天,雙方都在據理力爭,這還是大周建朝以來在大朝會上第一次發生如此規模的辯論。
秦宜寧垂首聽著,不由得有些緊張起來。
古禦史今天做了出頭椽子,必定是聽了李啟天的吩咐行事。相信李啟天必定有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