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午後,原本興奮的等待看大英雄的百姓們熱火朝天的閒聊聲都淡了下去,等待便的焦急難耐,有人開始抱怨著問“怎麼還不進城來?”
這時,人群中便有人低聲交談,“王爺這次平定南方,立下汗馬功勞,怎麼沒見朝廷裡有人迎接啊?”
這話一說,立即給大家提了醒。
“是啊,這麼大的功臣,理應有個熱鬨的歡迎儀式才對。你們沒瞧見以前京城裡,打仗應了的大將軍回朝,聖上都會命重臣去迎。”
“對,對,我還記得以前護國將軍活著時,有幾次打了大勝仗,那時候的皇上還親自迎接呢。”
一提起護國將軍逄中正,大家很快就想到了一個顯然被他們忽略了的問題。
“哎呀,忠順親王可不就是護國將軍的遺腹子麼。真是將門虎子啊!”
“對啊!真是龍生龍鳳生鳳,看看人家護國將軍家的血脈!”
說到此處,就有當年親眼見過逄中正被行磔刑場麵的老人兒,心裡不自在起來。
“真是,當時昏君簡直是殺千刀的,逄將軍那麼好的人,最後卻落的個那樣的下場。”
“是啊……”
當護國將軍血灑京城,逄家滿門血流成河的殘局,是多少人這輩子想起來還會心有餘悸的陰影。也正是因為昏君忌憚功臣,竟虐殺了逄中正,在民間積壓已久的民憤才會山呼海嘯一般爆發。而今上一開始,正
是打著逄中正遺孤的旗號為護國將軍報仇才起的事。
想到當初的事,大家的心裡都很沉重。
再看現在立了大功回到京城的忠順親王,竟然帶著十幾個人悄無聲息的住在城外的帳篷裡。京城這個地方,掉下一塊匾額都要砸中三個大官,朝廷裡那麼多當官兒的,卻沒有一個人說去迎接一下。
可當初鎮南王從南方逃回來時,聖上還安排了禮部的大官去迎接呢!
堂堂忠順親王,平定南方的大英雄,待遇都比不上一個卑鄙小人?
有人心直口快,這麼想,也就這麼說了。
這個說法讓許多人心裡都產生了共鳴,不由都低聲咬起了耳朵。他們不敢大聲議論當朝之事,可是看現在忠順親王被如此冷待,又聯想當初沒有個好下場的護國將軍,大家沒一個人心裡舒坦。
甚至有直脾氣的人直接說出來,“忠順親王該不會和他爹一樣苦命吧?”
有人聽了倒吸一口涼氣,低聲與身邊的人議論。
也有人謹慎一些,身見這裡的情況不妙,就悄無聲息的躲避開。
但是大多數的百姓還是留在原地的。
大家的情緒從一開始的興奮,變成了現在的不忿。議論的內容也變了味兒。
五城兵馬司的人在街上維持秩序,哪裡聽不見說這些議論?他們大聲嗬斥,百姓們當麵閉了嘴,可一轉身,嗡嗡的議論聲就又響了起來,他們又不能將全城百姓都抓了,麵對潮水一般的議論聲,根本隻能乾瞪眼,完全無計可施。
京城裡出現了大片聚集的百姓,且議論的內容還很不中聽,李啟天哪裡會不知道?
這時,早有人將城門前發生的事回稟了李啟天。
“聖上,如今百姓們聚集在街上,都在等著看忠順親王進城,可忠順親王遲遲不動,再聚集下去,恐生出不好的變化來,還請聖上早做裁定。”
李啟天黑沉著臉端坐在禦書房的桐木黑漆書案之後,雙手緊握成拳,才沒當場罵出難聽的來。
“他這是要做什麼?嗯?兵臨城下,威脅朕嗎?”
幾位朝臣聞言齊齊垂首,心知聖上這是氣糊塗了。逄梟身邊統共就那麼十幾二十人,算的上什麼兵臨城下?
李啟天看向幾人中一直沉默不語的陸衡,道“忠義伯,此事你怎麼看?”
陸衡上前一步,行禮道“聖上,臣以為此時理應想辦法平息民聲,方為上策。”
平息民聲?民聲是什麼?老百姓在外議論了什麼,聯想了什麼,李啟天心裡明鏡似的。
他是天子,難道還彆人的臉色行事?
李啟天沉聲道“熊金水。”
“奴婢在。”大太監熊金水上前來行禮。
李啟天吩咐道“你去傳朕的口諭,讓忠順親王速速進宮麵聖,休要拖遝!”
熊金水躬身應道“奴婢遵旨。”
隨即便快步退了下去,依著吩咐辦事。
禦書房內的極為大臣結垂首,不敢多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