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各級官員的配置。
劉安給支了一招,蘭州設官學,六穀貴族子弟免費入學,管吃住。大宋會派一個龍圖閣學士來主持官學。
話說這一天天過去。
劉安這邊一邊整軍備戰,一邊就戰後分配利益事宜扯皮。
最重要的是,劉安在等機會。
等黨項人進攻六穀的時候,這樣才好假降,總不可能讓潘羅支主動跑過去說,我要投降,這事除了傻子,一般人都騙不過。
話說汴梁城。
皇宮內,皇帝的內書房。
一麵巨大的屏風後,潘秭靈正一邊袖子裡藏著的薑抹眼睛,一邊哭訴著。旁邊郭皇後正在勸慰。
屏風前,皇帝坐在禦座上擦汗。
李沆尷尬的滿臉通紅,呂蒙正不斷的捋著胡子,都把胡子揪下好幾根。
隻有寇準,麵色如常,白白胖胖的臉上有一種似有似無的笑意。
潘秭靈哭訴著“官家,我夫婦二人年齡小,雖然不太懂事,可那織機是我家投入百斤黃金,一百多工匠日夜研究百日才有了成效,李相公不能說拿去就拿去的。”
在場的人,都很尷尬。
水利紗機、水利織機,對於大宋來說,利國利民,收為國用絕對是最正確的。
潘秭靈也沒敢獨吞,她知道自家沒這麼大胃口,彆說劉府,就是把潘府以及外公的親王府綁在一起,這事也不敢獨吞。
但,她會來要好處,她會哭。
當然,在場的人還有一個人沒尷尬,寇準。
寇準心說,你們夫婦二人成親才幾天,什麼百日才有成效,這東西估計早就有草樣,是這些劉安手上有點錢,才不斷的試製出來的。
不過,寇準不打算說破,一點錢的事,不是事。
李沆很慚愧,確實是拿了人家的東西,這事要給補償的。
李沆站起來正準備說幾句場麵話,突然有禁軍飛奔入內“官家,加急軍情。”
曆朝曆代,但凡是加急軍情都不需要彙報,可以直接闖入。
禁軍武官說完,就見四位禁軍抬著兩個年輕武官進了殿,這兩個家夥為了在開戰前趕回去,一騎三馬,他們可以說儘全力奔回來了。
算速度,差不多接近四百裡加急。
兩人背上一人一個包袱,兩人已經累的癱倒在地,包袱要當著皇帝的麵解下,這是保證沒有人先看過,也是送信之人的責任。
包袱解下,皇帝立即吩咐“傳禦醫,送二人去休息。”
事實上累掛的不止這兩個人,禁軍這邊已經在救治其他人了。
兩個包袱,一個是火漆封木盒,一個是沒封的木盒。
寇準上前打開火漆封的木盒,取出裡麵的三份文書,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三相各拿一封開始看,然後交換。
潘秭靈多聰明,立即就不哭了,她知道肯定有事,而且九成是自己夫君的事。
那兩個被抬進來的禁軍武官她知道,是跟著一起往西北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