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萬士兵用各自的語言開始高唱
我是一個兵!
我們村裡(部落)有姑娘!
打勝仗、發大財,回家給姑娘買匹絹……
……
王曾捂著臉,這麼粗俗的歌聲竟然是大宋的探花郎劉安所寫,而且僅半天時間就變成了三種語言的歌曲,還有十幾萬人會唱。
鼓聲響起。
所有的聲音消失,所有人那怕看不見賽道,都在關注著結果。
劉安半醉,穿越到大宋這大半年來,今天最爽了。
當然,鐵頭不知道,急急的趕回府裡,也顧不上儀表,就跟著一個媽媽往後院跑。
站在屏風前,鐵頭還在喘呢。
“出事了?”承慶郡主很平靜的問道。
“回趙大娘子的話,聽到召喚就放下手邊的一切往回跑,怕有急事吩咐。”
“挺好。”承慶郡主稱讚了一句後問道“我問你,家裡若往西北運貨,運什麼此時最合適。從西北換貨,換什麼回來最合適?”
鐵頭沒回答,而是四下看了看。
潘秭靈說道“這裡都是自家人。”
鐵頭這才回答“小的查過這些天的記錄,有兩天東西沒有人關注。老主君買了十五萬張羊皮回來,對汴梁的羊皮市價的衝擊,想來會非常大。但也占了手上的錢,眼下,箭頭、馬骨才是巨利。”
潘秭靈問“不是鹽與芒硝?”
鐵頭回頭“主君有過交待,官辦貨品咱家不碰,避嫌。”
承安郡主理解劉安要避嫌的原因,可她不用。以當下汴梁城中武勳世家,楊府都排不上號,真正的四大武勳是石、潘、曹、李四家。
鹽的生意,彆人不敢作,不代表潘府不敢。
承慶郡主雖然理解,還是問了一句“馬骨有利?”
鐵頭又不說話了。
承慶郡主隻好換了一個問題“運什麼過去最好?”
“絹,下等絹,越差越有利。但量一定要大。”鐵頭並不懂這些,這是劉浪家裡一位老掌櫃根據醉仙居那裡的數據分析出來的。
承慶郡主站了起來“回!”
“恭送趙大娘子。”
鐵頭這麼稱呼沒有錯,他現在是劉府的人,不是潘府的人。
潘秭靈把親娘還有四位嬸嬸送出門,回來後問鐵頭“馬骨有利?”
鐵頭從懷中摸出一物。
一隻小巧的木盒。
潘秭靈接過木盒後聽鐵頭說道“取一支,在木盒旁輕輕一切,變可起火。”
潘秭靈試了,看著手中的火苗點了點頭“去辦吧,就馬骨了。”
“是,大娘子。”鐵頭施禮退離。
接下來幾天,汴梁城中人走路的速度都比平時快了一些。
尋常人發現,汴梁城的活更好找了,而且每日的工錢都高了兩成。
大小商人為了新商機都有些小激動。
而朝堂上,李沆致仕,向敏中成為新的相公,而且馬上要去西北,這事對於整個大宋朝堂來說,是件天大的事,朝官們狠不得多長兩條腿。
有太多的事情要辦了。
甚至於,都顧不上因為劉安送來的信開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