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拿著三十萬貫,夠了嗎?
劉安可不知足。
劉安又說道“官家,再給十萬貫,臣有些小東西,用於新年大禮,六穀與西州來使的時候,以裝我大宋之威。臣再有三天,便有第一批樣品能夠製作出來。”
皇帝點了點頭“三天後朕看了,若是好,錢不是問題。”
“謝官家。”
劉安還沒完,又說道“官家,再給臣十萬貫。臣還有一物,雖然是小東西,但對於李相公卻是不能沒有的,朝中臣調查過,僅京城就有不下一百官員,少不了?”
皇帝笑了“你繼續講,隻回答朕,這十萬貫之後,還要錢嗎?”
劉安尷尬的笑了“再要兩筆。”
皇帝站了起來“朕給過你四十萬貫,你先把東西給朕拿出來,朕看若有需要,還是那句話,錢不是問題。若無用,朕會罰你。”
“謝官家。”
看皇帝答應了,劉安快速的跑到角落,取出一隻盒子來。
這東西,當下的造價,可比等重的黃金。
不是東西貴,而是太費工。
五副眼鏡,用的是純銀的鏡架。
“李公,試試?”
李沆,老花眼。
早在前段時間劉安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李沆看公文很吃力,普通的公文李沆可以叫小太監在一旁念,重點的公文是劉安來念的。
五副不同度數的眼睛,李沆試過之後挑了一副。
原本已經看不清的公文,變的清晰可見。
“好,十萬貫加一倍給你。不用國庫出,朕的內庫來出。”皇帝很喜歡這東西。
李沆問道“劉正監如何想到此物?”
劉安回答道“李公,早在秦漢時期,有人選純白水晶,以油布細磨,觀物可放大數倍。這種工藝沒有失傳,下官尋得還懂這工藝的水晶匠人,嘗試磨出不同放倍數的兩種鏡。有人看不清遠物,有人看不清近物,所以要試。”
經劉安這麼一說,李沆想到了。
李沆說道“記得墨子某卷書中,就有相關記載。傳聞漢代張衡大夫觀月,用的也是水晶鏡。到是劉正監有心了。”
“這鏡,治赤眼!”
劉安這說法是源自李時珍的,後世李時珍就寫過,水晶治赤眼。
“很好。”皇帝很開心。
劉安回府的時候,還帶著一份冊封。
劉安府裡的一位水晶老工匠得到了工部正八品的虛職,這位老工匠以及徒弟,在劉安的幫助下編寫的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辦法,也成為典籍入秘書省書庫。
劉安回府的時候,鄭公明已經被救出來了。
自然是作戲作全套。
有人綁,就有人救。
前府小客廳內,劉安見到鄭公明。
“鄭兄,有些事情過去了,你就忘記了好。至於是誰作下的,你也彆問。他們動不了我泰山潘府,但同樣我們也動不了他們。此事,到此為止,可好?”
鄭公明長身一禮“謝過劉兄相救。劉兄的話我明白。”
“難為鄭兄了。不過你放心,這事我既然插手,就能保得住。你先去鹹平縣任縣丞,你可明白,此縣縣名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