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寇準有話說。
向敏中聽到後說道“寇相公請講。”
寇準說道“若大礦成,那麼石炭可不僅僅是汴梁所用,以並州的位置,往東、往西,都可運達,對邊軍也是有幫助的。我大宋一但開始依賴石炭,若遼軍突襲大礦,斷了我大宋炭運,這事才是大麻煩。”
向敏中反駁“因為怕遼軍偷襲,也不能不用。當下汴梁城今冬的柴就不夠用了,現在立即開挖,順利的話,下雪前第一批石炭就能運到汴梁,也能供給邊關。”
因噎廢食。
寇準等的就是向敏中這話。
寇準看了李沆一眼“李公,這並州要有新規矩,保炭路,需要打的時候,要打的。”
李沆沉默了。
打,他不願意。
可不打,保不住礦區,石炭供給一但斷掉,當人們習慣了從木炭換成石炭之後,那麼這個影響是巨大的。
想來想去,李沆說道“我大宋,地大物博,彆處就沒石炭了?”
劉安心說,要壞事。
畢士安開口了“並州便是我大宋土地,你何懼遼人如鬼魅?”
李沆搖了搖頭“並州是戰略要地。”
畢士安沒等李沆說道就搶了話“正因為是戰略要地,加派兵馬便是,並州的石炭之利,足以養活更多的兵馬,我看並州為護礦,可適當放一點兵權。”
畢士安說完站了起來“官家,老臣願往並州。”
皇帝不想讓畢士安去。
畢士安年齡大了,彆說去赴任,這麼遠的路都讓皇帝不放心。
皇帝當下說道“放一點兵權罷了,不過武官人選要選好,朕要親自過問。”皇帝這話的意思已經挑明,隻能在皇家最可信的武官之中挑選。
那麼,第一武官跳不出四大武勳世家,第二、第三,也要在汴梁城武勳的候、伯兩級武官之中選信得過的人。
“臣願往!”
石保吉站了出來。
石保吉,清遠軍被打散的時候,他出來救急。現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又主動挑重擔,皇帝很滿意。
“就石將軍了。”畢士安支持。
寇準沒說話,他不急,若反對的聲音太大,他才會開口,反之他會選擇沉默。因為他要把力量用在接下來文官的挑選上。
呂蒙正也沒意見,向敏中也認為可以。
這兩人都同意了,王旦也不好說什麼。
張齊賢不敢開口,提到並州的事情之後,他和溫仲舒就根本不敢接話,是他們害怕不敢去的。所以這會也不敢說話,隻能隨大流。
多數人認同,他們也就認同了。
皇帝看大家都同意便說道“就這麼定了,不過文官當中,朕認為狀元王曾還是有才華的,算他一個。”
“臣領旨。”
選狀元,沒有提反對意見,再說了王曾也不可能是三上官之一,隻能是六個輔官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排在末尾的。
所以,無所謂。
寇準又把所有籌碼都推了,這次他還沒看牌呢。
不過,他心情很爽。
王曾是怎麼回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王曾已經很久不和劉安來往了,專心在李沆家裡,作為了李沆的女婿,正是努力作一個好女婿,非常聽李沆的話。
但事實上呢。
王曾是劉安的鐵杆。
那麼,再安排一個人,兩名上級文官之一,這事便有意思了。
所以,寇準把籌碼都推了,因為他內心爽,也相信這一把自己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