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郎是從七品。校書郎是正九品。這是兩個官職。
“那,我來上書。”呂夷簡沒推辭。
這事是小事。
李浩是劉安的人,公認的。可以說每三天必來劉府一次。眼下隻是一個通判,而且還沒有正式的工作安排給他,屬於那裡有事就往那裡派的官員。
隻是錢易!
呂夷簡倒不太明白,為什麼劉安會選錢易。
錢易不是上一科的榜眼,是上上一科的。
若說錢易與劉安有什麼相同的。
那就是鐵易也是十七歲中的進士。
不同的是,這位十七歲的進士因為太年輕殿試的時候直接就給除名了。
然後以才華橫溢的名滿天下,再考。
也就是三年前那一科,考中了榜眼,現年已經是二十五歲。
三年,以其才華,從正八品連升兩階。
而後,在幾天前,鐵易上書陳述利害,請求廢除肉刑,皇帝盛讚,再升一階,現為正六品無職,在等位置。
正六品,成為秘書少監顯然不可能。
但,副職,秘書丞或是再低半級的秘書郎還是可以的。
細節呂夷簡沒問,既然答案替劉安上書,那也不需要問原因。
次日。
宮內早朝。
皇帝到了之後,眾官員施禮。
昨天吵的事情還沒有結果,早朝一開始,向敏中就回頭看了一眼,然後有一個官員立即出列。
“官家,臣有事上表。臣以為,石炭必單獨立司,等同於鹽鐵、糧司同級。”
這就是昨天吵的死去活來,然後歪樓的主題之一。
向敏中想的一點也沒錯。石炭來單獨管理,單獨計稅,石炭是戰略物資與其他的礦石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但朝堂之上許多官都不同意。
有人認為,小題大作。
也有人認為,這樣作是等同於把這麼大一塊稅收獨立出來,好大一塊蛋糕,讓人看著眼紅。
還有人認為,這一塊稅收與州縣沒關係嗎?州縣出力了,這石炭的事情在考核上沒州縣的事,這不公平。這是王旦這一派的想法,沒反對,隻要求細節上完善。
皇帝眼睛微閉,無論誰在站出來發表意見都可以。
那怕隻是八品朝官,你想說幾句,朕也聽著。
石炭你們無論是獨立,還是保持原樣,給州縣有沒有分利等等……,皇帝不在乎,反正這口大鍋是老趙家的,怎麼樣切,這塊肉都在鍋裡。
不過,很快皇帝聽有了新樂趣。
置身世外,聽他們吵,比聽戲還有意思。
你們繼續,放開了吵。
皇帝眼睛微閉,也聽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比如,石炭的價格這幾日漲了約一成,陶爐卻因為製作陶爐的工匠太多,汴梁城中的陶爐已經是最初的七成價格,有可能新年前就會掉到六成。
皇帝心想著,這天寒地凍的,石炭運輸也辛苦,才漲一成不算多。
陶爐什麼的,製作的人多了,汴梁城需要買的都已經買過了,價格便宜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