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死。”
有人高喊了一聲,這名遼國將領回頭看過去的瞬間,在他麵前的一位士兵直接就用長矛捅了過去,當場將這位遼國將領刺了一個對穿。
“殺契丹狗。”無數人高喊著。
三千對五百,這是一場混戰,遼軍的騎兵優勢根本就沒辦法發揮出來。
原本還忠心於契丹國的渤海人副將此時也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帶自己的部隊殺死契丹人。
混亂從開始到結束也僅僅就是一刻鐘,三千對五百人的混戰,死了差不多一千三百人。
遼國正規軍的戰力非同小可。
“回城,反了。”渤海人副將高喊一聲,帶著其餘的人殺回縣城。
海麵上,兩名漢人已經講述了足足一個時辰。
他們講的事情有些大宋官方有記載,但大多數都沒有。
在大宋官方的記載中,一百年前渤海就滅亡了,但事實上卻不是。當時渤海國確實被擊敗但還沒有滅亡,以東丹國的名義作為遼國的屬國一個存在的,除了有監國的契丹王族之外,差不多還有半獨立的王國。
一直到二十年前,東丹國改名東京道。
在大宋的官方記載中,記載隻是這裡改了一個名稱,因為信息的閉塞所以並不知道內情。
實情就是,原渤海遺民大部分不願意接受契丹的統治,一直在進行著激烈的抗爭,還曾經控製過一小塊地盤準備建國,卻被契丹人鎮壓。
此時的渤海人大約有三百萬人,但卻是多民族組成,不僅有、高句麗人,還有漢人、奚人、九姓雜胡、達姑等等多個民族。
其中主體為人,其次高句麗莎與漢人。
大舉反抗的就是人。高句麗、漢人也大量的參與其中。
在數次鎮壓了原渤海人之後,原渤海人一部分被強行遷移,人數大約八十萬左右,遷移到了契丹中京以及往西居住。這部分人有一部分往西逃走,逃往了蒙古高原。
然後還有三十萬左右逃入了高麗。
投奔中原的很少,隻有五萬人左右。
其餘的不是正在反抗,就是在反抗之中戰死。
兩人講述之後被請入船倉供給飲食。
李歡與花子嬰在船內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對方,好久都沒有說話。
很長時間之後,花子嬰開口說道“原本隻是打算燒了遼人的船讓我們可以控製大海,可現在挺意外。”
李歡也說道“確實是很意外,這事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花子嬰問“接下來怎麼辦,還去燒熊嶽鎮嗎?”
“不知道,讓我想一想。”李歡確實有一點拿不定主意。花子嬰又說道“不如把這兩人放回去,我記得你有一筆軍械放在登州楊將軍那裡。”
李歡轉頭看向花子嬰,帶著疑惑問道“你的意思是,資助渤海遺民?”
“不好嗎?”
“我不知道,先說把這兩人放回去,若是傳出我們大宋派人襲擊了遼國的蘇州鎮,這事就不好交待。再說,資助渤海遺民軍械這事不太好,朝堂之上劉學士不好交待。”
李歡說完花子嬰有些不理解“我們給女真人賣軍械,已經換到了大量的皮貨。給渤海遺民難道有區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