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懂劉安怎麼從倭島弄到七萬倭女,直接的目的就在這裡。
寇準當下說道“派官媒吧,畢竟為妻為妾,這麵子上也好看些。”
“也好。”呂蒙正表示同意。
大宋很奇葩。
女子嫁不出去,因為嫁妝存不夠。可換過來講,女子嫁不出去也是因為她們眼中不甘心嫁窮軍士,她們存嫁妝要嫁的是家中富足的好人家。
真正貧苦的,依然還是有嫁給士兵的。
士兵就就慘了。
話說寇準有多少個妾,劉安真正願意的話,劉安的妾保證能超過寇準,在質量上與數量上全麵超越寇準。
這一點寇準自己都相信。
這就是極端。
劉安可以給家裡有幾十個妾室,而普通的軍士想討一個婆娘都不容易。那怕是二婚的、三嫁的。
寇準又補充了一句“等人運到了,樞密院下一道文,隻說是官家賜下的,這事其餘的部分禮部來辦,給倭人總要有一份回賜。”
向敏中說道“這回賜多少,如何定。”
沒錯,回賜多少難定,給的多真虧,畢竟這次的獻禮朝廷沒有得到半點好。可給的少了也不合適,大宋的臉麵往那裡放。
劉安說道“我想好了,賜大鏡一百麵,小鏡一千麵。這個咱們賜的起。我記得當年大漢時賜倭人銅鏡一百,那時銅鏡一麵放在倭島價值連城,現在咱們的玻璃鏡也一樣,其餘的再添加一點絲綢、首飾什麼的。”
“也好。”皇帝認同這個說法。
玻璃鏡眼下小鏡在民間已經有買賣,雖然數量還不高,但已經是普通人能夠用得起的東西。
而大鏡民間沒有,隻是皇帝賞賜貴族與官員家裡的。
所以大鏡在民間依然是被認為極珍貴的,但工藝已經比之前更好,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皇帝大概知道的價格是,一隻兩尺大鏡成本也就幾貫錢。事實上呢,真正的成本怕隻有劉安才知道。
鹹平的製鏡坊已經不用銀子作鏡,而改用了水銀。
有毒。
確實有毒。
不過大宋的道士、工匠玩水銀那麼多年,他們自然有一套防止中毒的辦法。更何況劉安手上僅倭奴就有何止千人。
“賜多少鏡之事,再議,本就不是大事。”呂蒙正就沒有把這事當回事。而後問道“再說第二事。”
劉安立即說道“第二件是也是一件大事,我這一路上都沒想到給六部那一部寫公文。”
呂蒙正指了指自己“老掌尚書省,你講。”
劉安這才說道“瓊崖,流放之地。戶部無戶籍、財三司無賬、兵部無兵冊、刑部無律法之官、禮部無禮教之官、工部連瓊崖地圖都沒有、吏部……”
話說到這裡誰不明白劉安在說什麼,瓊崖為什麼叫流放之地。
那地方能活下來都不容易。
劉安對皇帝欠身一禮“官家,可否允許我長隨送將我入宮時帶的一隻箱子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