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海鹽,靠的是自然曬出來的鹽,使用的就是瞿越降軍,占城不服管教的那夥人,以及大量的大食商人罪犯還有家奴。
洪湛的公文上巧妙的回避了大食商人私自訓練的昆侖奴私兵的存在。
因為這些昆侖奴已經從奴隸變成了主人。
他們配發了武器成為了鹽場的管事,原本的主人大食商人以及他們的惡仆現在是昆侖奴皮鞭之下的鹽場苦力。
皇帝沒讀這公文。
皇帝的文采了得,詩詞是上檔次的,可公文的水平是不入流的。
他隻能看得出這公文用詞是否華麗,卻看不出公文的核心內容。
呂蒙正最年長,他自然是先看。然後是寇準與向敏中因為坐在一起,所以一起看。
三百萬石多嗎?
放在此時的大宋,已經非常多了。
已經超過了大宋原有的所有的鹽業年產量,何其厲害。
看完這公文,呂蒙正說道“這份公文上寫的很清楚,瓊崖的人力已經達到極限,產量也不可能再提高,你是來給洪湛討賞的,這賞老夫替官家應下,給他進正三品。”
“不。”劉安搖了搖頭“我真正的想法是,把這一套製鹽的法子研究成冊,然後開辟新鹽場,我想請示的是,武清軍開鹽場,根據預測武清軍所在的地方曾經就是遼軍煮鹽的地方,若我們用曬的,以武清軍的人數,或可以超過瓊崖。”
“此事……”皇帝突然開口了“若能省下河北兩路的軍費,倒也是可以的。”
劉安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劉安原想武清軍多出來的這些錢可以發展軍備,大力的練兵。
可皇帝腦袋裡首先想到就是把軍費節省出來。
這事,劉安竟然不知道怎麼接話了。
寇準看出了劉安臉上的細微變化,輕輕的碰了劉安一下“官家問你的話呢,可否能把河北兩路的軍費省出來。”
劉安馬上一副為難的樣子“今年怕是不行,明年可以節省一部分。”
皇帝剛才沒注意劉安的神情,這會聽劉安這麼一說,倒是很滿意“朕也沒指望今年就能省下,明年若能省下三成便是可行的。想一想韓國公,最初掌水師之時,朝廷給了幾百萬貫,但僅一年,便能反哺國庫。”
劉安心中瞬間就明亮了。
看來,薑還是老的辣,自己的嶽父實在厲害。劉安本以為很了解當今皇帝了,可讓劉安沒想到的是,皇帝的作風當真是讓自己怎麼形容呢。
無語了。
皇帝在算賬,合談之後大宋與遼不打仗,那麼削減軍費是必須的。
真正的曆史上,澶淵之戰,大宋最終可以說沒敗,甚至是小勝的。最後卻簽訂了如同戰敗國的一樣的條約。
自己發動了幽州大戰,大勝,盟約也以戰勝過簽訂。
但結果卻沒有改變。
皇帝開始消減軍費,至少已經動了這個心思。
劉安內心真是失望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