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腦袋想的是,劉安要求派官員,就是不想讓武官治民。
可區區一千戶派駐官員,真正是小題大作。
劉安說的三件事,最後一件在皇帝看來最無趣,頭一件事情有趣,是因為倭王竟然獻禮給了幾萬倭女,這事估計史官們會記上一筆。
真正讓皇帝感興趣的是,讓河北兩路的士兵去曬鹽。
有了鹽,大宋的鹽需求便可以保障,而且可以消減軍費的開支。
所以,劉安說的第二件事才是有意義的。
果真,皇帝又提出了“安哥兒,關於武清的鹽場的事,你再辛苦去一次武清,把這事定下來,有一個詳細的測算,總要有頭一年能曬多少鹽,明年有多少。不過也不用急,辛苦了這麼久,回來也休息些日子,武清的事情明年開始也沒問題。”
“是,官家。”
劉安剛應下,皇帝又問“照這曬鹽的法子,除了武清之外還有何地。解池那裡自從用了煤來煮鹽,產量大增。聽聞六穀有鹽湖、秦鳳路與涇井路,也有鹽池。還有,巴蜀之地,若鹽業能達到每年二十萬萬斤,百姓之福。”
“臣自當全力而為。”
“好,那明年就全力辦這事。”皇帝把這差事給了劉安。
“是,臣領命。”劉安很想反對,但自己不能。
正如李沆所說的,想改變就要有權力,寇準一直在往權臣的路上走,甚至有些作法帶著極端,寇準放縱自己,喝酒無節製、賭博賭家產,但後妻與自己女兒們的嫁妝錢寇準卻不動半分。。
劉安現在倒是理解寇準了。
壓力太大,人需要放縱。家產什麼的寇準真不在乎,寇準似乎可以預見到,自己有一天突然就被流放。
皇帝輕輕一拍劉安的肩膀“安哥兒,你辦事姑丈放心,占城的事情就辦的好。若今年有空,去占城代朕封賞一二,更重要的是,占城也要嘗試著搞一搞府試。”
“明白,官家放心,這事臣一定辦的漂亮。讓占城百姓沐浴在我大宋的榮光之下。”
“好,好。”
皇帝又吩咐,三日後為劉安在宮中設宴,同日,劉安原本的安平伯爵府正式換成侯府的牌匾,而後宴上劉安從伯爵袍換成侯爵袍。
劉安出宮,一行四人走到宮門的時候,劉安與寇準幾乎是同時停下。
又幾乎同時開口“打四圈。”
“好。”
向敏中正準備問,這個時候打什麼牌,呂蒙正卻示意向敏中點頭。
呂蒙正明白,劉安肯定有話沒說完。
當然,官家要削減軍費的事情,劉安心裡肯定不願意,但卻不得不低頭。
一行人到了寇準府。
劉安沒回家,因為家裡沒人,除了守宅的家丁之外,廚師潘多金都回潘府了,老潘不可能給普通的雜役作飯,寧可回潘府自己閒著,或是心情好就去摘星閣賣一波高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