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回來,自然是一秘,呂夷簡退到二秘的位置。
幾天後又到了旬日。
劉安陪著皇帝去摘星閣聽戲,這一次劉安因為是北征功臣被安排到皇帝身旁坐。
在戲開始前,劉承打發了宮女與太監們暫時離開。
劉安主動說道“姑丈,劉公公和侄兒說了點事,這事侄兒完全沒意見。已經秘密安排人回了祖堂,侄兒認為這事祖堂那邊先有個說法,或是查證祖譜或是開祠堂會更好,一但那邊有了結果,侄兒立即就找借口去巴蜀。”
“恩,還是你辦事細心,這事姑丈就不過問了,交給你。時機合適你上述,姑丈派你去巴蜀代朕巡視。”
“是。”
劉安又說道“娘娘還給侄兒提了一事,關於周王殿下的。”
“知道。”
“這事請姑丈容我緩緩,我試探了一下呂相公的態度,呂相公似乎有什麼顧忌,所以回避了這事。”
皇帝微微的點了點頭“此事不急,佑哥兒還小。”
“謝姑丈體恤我,給我眼下的地位,還有家中的榮光。”劉安正準備起身卻被皇帝按住“自家人,你辦事辦的好,這是你應得的。”
皇帝雖然對政務不在行,卻對有些事情很敏感。
劉安說的話是寇準教的,也引導了皇帝的思維。所以皇帝立即就想到了趙佑的身份問題。他猜測呂蒙正在意的就是趙佑的身份。
真正的曆史上,此時的皇帝兒子已經死絕了。
此時皇帝還真的考慮過。
當下自己隻有兩個兒子,小的那個臉上有麻子,而且年齡還太小。
趙佑呢,已經十歲,而且受民間愛戴,理應為太子。
隻是皇帝還在考慮自己封禪之事,所以對立太子還有一點猶豫,他想借立太子再推一波自己的威望。
想到這裡皇帝說道“安哥兒,你考慮一下讓佑哥兒再經些事,河北兩路的事情就辦得不錯,這樣的事情若再有那麼一件或是兩件,也讓他再長進些。”
劉安想了想,這怕就送給自己的機會。當下說道“姑丈,不如我去一次京兆。但不能再往西北,京兆就是最遠。我暗助周王收服西番,我想若順利的話若有西番幾十族前來獻禮,這不是代表西北邊疆也安寧了許多。”
“恩。這事好辦嗎?”
“不好辦,所以侄兒需要助手。也需要點時間讓侄兒在秘書監查點典籍,再謀劃一下。臣請借王曾隨間,必要的時候王曾可以往西北去在旁助周王一臂之力。”
“辛苦你了,這事用心辦。”
“是,侄兒絕對不負姑丈愛護之心。”劉安立即就把這話接了下來。
話說劉安和王曾深談一夜,再帶著王曾在秘書省裝模作樣的查典籍,實則在等消息的時候,秦鳳路、秦州、秦安縣。
衛浩一直在等自己公文朝廷的回複。
這一天,四百裡加急送來兩份來自秦鳳路的公文,讓衛浩意外的是,送信的竟然不是信使,而是秦鳳路廂兵的指揮使康喬建。
廂兵最高將領為廂都指揮使,然後是軍都指揮使,軍都虞侯,指揮使。
可以來的是秦鳳路廂軍第四級武官。
真論品階,正六品。
“康指揮。”
康喬建說道“衛縣令有禮,這兩份公文你也不用在意,這是我的差事。安平侯密令,秦鳳路、涇井路調集一切可以調集的力量,對西番生戶進行打擊,要麼順要麼亡。而對熟戶而編入廂軍給予田地、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