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回答“我在等汴梁過來的商隊,這是其一。其二我想找一樣東西,這事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知道原料,但卻不知道如何把原料加工成我想要的東西。這個過程怕是比道門煉丹還難。”
“是什麼,可否告之?”
劉安在桌旁翻了翻,找了一本醫書翻開夾頁遞給了王曾。
王曾“杜仲,此物我知道,早在漢時就已經入藥,原先在略陽縣,現在許多地方都有種植,聽聞巴蜀種植量巨大,而且有藥農研究出分段割皮法,不傷樹,可年年割皮。”
“我要的不是藥材。”
“劉兄,給我詳細說說。”
劉安示意王曾坐下來,然後才說道“就我所知,杜仲的樹皮、樹葉可以提取一種膠,這膠硬化之後象是牛筋的那種感覺。但這不夠,我要的是天然的杜仲膠加上一些彆的東西,讓膠可以製作有用的東西。”
“比如什麼?”
“比如一塊麻布上塗上薄薄一層,便可以防水。這樣的用處才是初級。而接下來,此膠可以製作成車輪最外一層。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是可以製作密封膠圈。這麼說吧,那天你見到的機械,有了密封膠圈才可能達到千馬之力。”
“如此重要?”
“恩。”劉安非常肯定的點了點頭。
然後劉安又補充了一句“這產業真正搞起來,怕是比並州石炭礦區的規模還大。你這麼想,製作膠底鞋在雨中可以防水,這對於大宋的士兵來說可有意義?”
王曾搖了搖頭“依照劉兄你這麼說,此物用處極大,僅防止這一項就是大用處。”
“沒錯。”
王曾低聲說道“劉兄,我認為你可以調動皇城司,而後將今天落考的舉子招來幾十名,相信必有能人可以找到你想要的辦法。”
“皇城司!”
劉安有點心動了,這是一個好點子。
“借口呢?”
“窮則生變,秦鳳路算是各路最窮的一個,不算廣南西路之外最窮的一個。所以派出皇城司尋找農耕的機會,再調會試落榜的舉子參與,將這事變成一個安定西部的大事來辦。這樣的好處是,非戰則可以擴土百裡。”
劉安點了點頭,這事可以辦。
“錢呢?”
王曾很自信的說道“我來寫上述,不敢多說,五十萬貫一年可以讓朝堂批下來。隻要西番不亂,五十萬貫在朝堂而言不是大事。但不能說這錢是用於研究的,隻說用來開荒,補助以及修路修河工費的。”
劉安笑了。
劉安笑的原因是,王曾一但不再死守規矩,絕對是一個在規矩之中挑空子的高手。
王曾也跟著笑了。
他這辦法也是臨時想到的,若沒有劉安對秦鳳、永興、涇進三路的絕對掌控,他這辦法一但使用不出半年彈劾就會如雪片一樣飄過來。
王曾又說道“秦鳳路的石墨銅軸承已經在獲利巨大,相信秦鳳路願意投入巨資研究新東西。”
“好,你去辦。先嘗試製作一批雨鞋出來,僅這一項就能支撐往後的研究,而且這是一個大產業。”
“好,我這就去。”
杜仲是寶,同時劉安還知道另一種樹,在南洋有一種叫古塔波的大樹,是天然的熱塑性樹脂,杜仲膠和這個是相同的。但怎麼變成如同橡膠一樣的東西,劉安腦海之中完全沒有一點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