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潘秭靈派人把來自從杭州那邊織的絲綢給發了幾匹,也不能讓人白作活。
潘秭靈問“嬤嬤在這裡還習慣。”
“習慣,原本是杭州我兒子大小也算是一個七品武官,可家中隻有田地十畝,他三個妹子都成老姑娘了也沒嫁出去,家裡沒錢存嫁妝。到這裡不同,我家現在良田千畝,在那個……”
老嬤嬤想了好半天也說不上那地方,最後說道“往西三裡那邊,將軍派人管著呢,一年給我們發兩千斤稻米作口糧。現在兒子有妾室三人,雖然長的黑點,但人還算勤快。三個姑娘也嫁了,在這裡咱們宋人姑娘是人上人。”
這一開口,老嬤嬤就收不住了。
也是好不容易遇到了從家鄉過來的人。
繼續給潘秭靈講著“娘子有所不知,這裡有個什麼大人物,家裡有城,可咱家姑娘看不上,最終還是嫁給了從泉州過來的一哥兒,我那女婿也出息,現在已經領兵百人,管一條大船,負責巡視南邊的海麵。”
“挺好。”潘秭靈心說還真不錯。
緊接著,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講著她們的日子。
潘秭靈聽著聽著發現,從大宋過來的人已經在潛意識中開始給外族分級彆了。
從高麗過來的新羅族是宋人之外最值得自家兒子娶回家的,然後才是占城這裡的姑娘,從倭島運過來的倭女地位還不如昆侖奴。
因為倭女身高太低,宋人的婆婆都害怕自家種給壞了。
最神奇的是,從阿蘇山到占城這裡有幾千裡遠,潘秭靈派人一打聽,他們竟然意見相同,隻是來自阿蘇山的士兵加上了黨項、西州、六穀、大理的女子。
這些,比新羅在他們心中地位還高一些。
當然,地位最高的還是宋女。
至於這些家夥有沒有按各路去區分宋女潘秭靈就不知道了。
潘秭靈在山茶半島住了幾天後,去海邊玩樂。
老嬤嬤特意到潘秭靈身旁“侯爵娘子,彆怪我老婆子多嘴,那占城王的兩家姑娘怕是有些個想法。”
潘秭靈笑了“嬤嬤說的是,她們想進我安平侯爵府。”
“娘子英明。”
潘秭靈搖了搖頭“她們若是咱們宋人誰家的姑娘,若是品性好倒也沒問題,但這裡。嬤嬤還是裝不知道的好。”
“懂,懂,隻是怕娘子著了她們的道。”
“是這話,但她們想來見我,我也不能不見。多虧有嬤嬤提醒,我會多個心眼的。”
“娘子放心,這裡隻有見個人影,鐵定都是咱們信得過的人,這占城離家聽說有萬裡那麼遠,在這裡咱們人心在一起。”
老嬤嬤雖然不懂什麼叫殖民,什麼叫占領軍。
但她懂,她們外來的。
而且在這裡最值得依靠的肯定是同族、同鄉、同村,甚至來自同一州府的,都能親近一些,有時候也會有家長裡短吵個架,可一但遇到事了,這些人就會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保護她們現有的地位、財富。
背井離鄉有什麼。
人都有戀鄉之情。
可若離鄉萬裡可以一年掙到以往三年,甚至是五年的收入之時,這背井離鄉也沒有什麼讓人傷感的,反而許多普通士兵家人還是佃戶的,在這裡可以得到田地,可以有自己的佃戶,可有大宅子。
萬裡又如何。
縱然十萬裡,也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