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劉安心說
自己這個姑丈啊,好大喜功,心軟、膽小、除封禪之事外其餘的事情完全無立場、再加上沒主見、政務能力弱、還害怕打仗之外。
對自己還真好,而且也很心善。
不對,皇帝心善隻限對自己人,倭民拿大宋同樣工作八分之一的工錢,這種壓榨他就算不到,高麗的貴族被殺了七成,他也看不見。
既然如此,那就再增加一點功吧。
劉安又說道“姑丈,在我父到倭築紫島之前,倭民皆為奴,種米卻從來不吃米,米都是要上交的,他們吃的是糠混著野菜。而現在,倭民種桑,每人每月至少有五斤白米。再說衣,從衣不遮體到每年每人三匹布。他們需謝天恩。”
“當真?”
“是我大宋,救倭民與水火,賜倭民以溫飽。”
這次劉安倒沒騙皇帝,這是真的。
衛浩這匹惡狼,明明是文官,卻手提著倭領主的人頭高喊解放倭島農奴的口號,代天子恩賜土地,讓倭奴們有家有田有屋有衣有糧。
聊著,不知不覺竟然到了四更天。
當值太監在門外請示“官家,早朝時間到了。”
“停朝,走遠些。”皇帝沒好氣的回了一句後又馬上改口“回來。”
“奴在門外,請官家吩咐。”
“早膳。然後走遠些。”
“奴這就是去辦。”
停朝?
理由呢?
已經進到皇宮內,站在正殿門前大部分官員享受不了暖棚的官員們很不爽,寒風吹在臉上,連一個借口都沒有的停朝,皇帝什麼時候變的這麼任性。
站在中底層官員隊伍中的王曾把衣服緊了緊,準備換個位置躲躲風。
這時,有個小太監跑了過來“相公請王郎中過去。”
“這就去。”
無論是那位相公叫王曾,王曾也是要去的。
暖棚內站有都是當朝大員,不但是三品往上,而且還在年齡夠。
一般來說,能到三品的,年齡肯定夠。
王曾一進來寇準就問了“那份來自幽州的密報,李公讓你給劉學士送去了。”寇準說話很有水平,他沒說是王曾從李沆那裡看到,又給劉安看了。
這樣說,王曾為什麼把密報給劉安看,這其中就難免讓人多想。
李沆讓王曾去,這就是另一層意思。
王曾立即回答“是派下官送了一封信過去,信中內容下官不知。”
寇準擺了擺手“官家有要事,我等會去內書房議事,你出去告訴其他人,散了吧。”
“是,下官告退。”
叫王曾進來也隻是求證。
普通的臣子不知道,但寇準這些人知道皇帝昨夜在劉安那裡和劉安說話,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停下來。
王曾退了幾步後轉頭回來“下官失禮,還有一言。”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