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劉安知道曆史上有一個銀山。
這銀山產量驚人。
曾經在某一段時期,倭島的銀產量是全球的三分之一,達到了年產二百噸成品銀。劉安推測這一座銀山應該至少貢獻了三成,那就是巔峰時期應該有六十噸的年產量。
往少了說,一年能煉出十幾噸銀子,也是憑空多百萬貫的收入。
隨銀山開發之後,這裡的漁業、木材、造船等等,價值至少五百萬貫。
這還不算伴生礦的銅、鉛、金等收益。
更重要的是,這裡人要吃要喝,光是這條產業鏈就依劉安的想法,生產總值怎麼也有一千萬貫往上。
最最最重要的。
這礦區不是大宋的,挖走了不擔心給子孫沒得留。
但。
劉安拿銀山隻是為了忽悠衛浩去倭島安心給自己乾活,管好築紫島這一畝三分地的。開發銀山是劉安至少兩年之後的計劃。
銀山一但開發,就會和倭島各領主,甚至是倭王開戰。
劉安還沒有準備好。
可誰,衛浩這匹惡狼已經挖到一大塊銀子了。
這就一塊天然的自然銀,放在杭州不說什麼僭越之類的原因,豪商出價絕對不會低於五萬貫。若融成銀子,反倒不那麼值錢了。
話說汴梁城。
又過了些日子,已經是臘月二十二,這馬上就要過年了。
閒的無聊的劉安又給皇帝上了一份疏。
皇帝正在後宮商量著過年的事情,這份疏劉承親自送到了皇帝手上,皇帝翻看了之後吩咐“把他叫來,叫到這裡來。”
劉承趕緊就去了。
郭皇後問“官家,安哥兒年齡小,說話不懂婉轉些,若生他的氣。”
“不是生氣,他就不能閒著,閒著就會生事。你自己看。”
皇後接過一看,疏上的內容總結下來就一句話“皇帝。咱過年不搞這個會那個會了吧。”
皇後不太明白。
皇帝心想著,你要省錢,也不能這麼省,過年這麼熱鬨的時候,你不辦宴會還有什麼意思,這錢能省幾個錢,你差的是五千萬貫,不是過年這幾十萬貫的花銷。
所以,皇帝不高興。
那怕皇帝與皇後都是節儉的人,但節儉不代表連年都不過了。
沒有大搞,還不能小搞。
現在,完全不搞。
這就是在搞事。
皇帝不高興。
但,後果卻不嚴重,隻是把劉安叫來準備罵幾句。
很快,劉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