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一個堅定的主和派首領高聲喊出打。
李沆快走幾步到了牆邊,提筆寫道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在場那個不是名士,不需要解釋,他們都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出自《韓非子有度》。
李沆轉過身“今日,便就是我大宋變法之時,不成功便成仁。”
成仁,這話來自論語,簡單的說就是,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向敏中說道“那麼第一改變要改政。”
這事確實夠大,大宋眼下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官稱與實職分享,朝廷內外有大批官員無所事事,話說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都有正式官員,但除非皇帝特命,否則根本就不秘本部的職事。
就說當下,劉安一個兵部左侍郎,號稱兵部第二大的官員。
可劉安管事嗎?
劉安用到這個官帽子的時候就跳出來,借這頂官帽子給自己辦點事,沒用了連兵部的門都不會去靠近。
“清出來的官員怎麼辦?”王旦很擔心這件事。
李沆就有過三次請理冗餘的磨勘,但連毛都沒有刮乾淨,更不用說傷筋動骨。
向敏中就是想借這次天災,把鍋也背給光領錢不乾事的官員們。
要知道把這些家夥收拾掉了,一個節約大幾百萬貫不是問題。
寇準捧起茶碗淡淡的來了一句“我看,天下還挺大的嘛。倭築紫島不算大,可也有大宋一路之地,卻隻一位小小的縣令為主官,那裡號稱百萬畝桑林,百萬畝漁場,就憑一個縣令,加上一些舉人的小吏,商家的小掌櫃。”
呂蒙正搖了搖頭“那裡,並非大宋之土。”
“那再議吧。”寇準隻是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今天肯定不會議倭島之事,而且寇準也沒有把握說服這些重臣們,所以提一句之後就先放著,找到機會再說。
“也好,再議吧。”
給外番派宋官,這事對於許多重臣來說是不能理解的。
那裡並非宋地,派駐官員不合情也不合理。
劉安接下來兩天會很忙,他有大事要辦,所以寇準也不打算和劉安提這事。
劉安已經在作準備。
采購物資什麼的不需要劉安操心,吩咐一聲有的是商家願意為劉安跑前跑後。
隻是,有一件禮物已經從東海開始往大宋靠近了。
配重一百石的石塊,高度達到一丈的,內壁厚度達到七寸的厚木板製作出來的木箱,用了兩千多根絲線固定,那隻重量達到約八石的天然銀樹在阿蘇山完成超過度包裝之後,開始由一隊精銳士兵押送,正在東海上往新華亭碼頭而來。
在自然界的天然銀,樹狀其實是最常見的。
但這麼大的一塊,少見。
衛浩派人送這麼一塊東西到汴梁,信中卻什麼也沒寫,但他的目標很明確,要兵,要錢、要人、要奴隸。他要去挖空那座銀山。
衛浩在阿蘇山已經召集人馬喊出口號“整整一座山全是銀子,我們要在五年內挖空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