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規矩?”
楊延瑰久在京中,是懂規矩的。“大宋定製軍械須上報樞密院,而後由樞密院調派。什麼時候允許各地兵馬私自購買軍械了?”
折惟其說道“我們折家久守西北,征戰數十年,你兄守衛遼國十六年。我們什麼時候靠在樞密院調撥的軍械過活了。而且這規矩早就是一紙空文。再說了,若真按規矩來,咱們是不是把戰利品全部運到汴梁,然後再讓汴梁發軍費呢?”
“這……”楊延瑰還是年輕,他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了。
折惟其說道“安平侯西北之戰就已經在試探樞密院規矩的低限,幽州之戰直接就用了新的規矩。若依老規矩,六姑娘也不敢討要一千萬貫的珍寶離開。換句話說,這是件好事。”
“好事?”
楊延瑰真不明白了。
折惟其點了點頭“確實是好事,以往我們在西北打仗,軍械勉強能用就行,鎧甲隻要套上身就算有,刀沒斷就能用。可現在看來,這天下變了。一把好鋼刀有用,一件輕鋼甲確實是比皮甲好,而百門炮擺開,你說呢?”
“恩。”
“去吧,這事占城上下已經是一條心,咱現在有錢,沒有人催著發賞,都催著換裝備。明州那邊有炮艦,如果我猜測的沒有錯,誰出錢就有船,不會等樞密院的命令。咱們這邊修整半年,等這些炮,記得要加防水油布。”
“明白。”
楊延瑰心裡也不甘心,自家妹子和潘家六姑娘這次參戰的人馬最少,船隻也最少,依人數與裝備人數來計算,不及總兵力的百分之一,可卻拿走了所有戰利品至少七分之一的純利,實在讓人心裡窩火。
換裝備,買炮艦。
這事不止是潘惟熙,就是廣南兩路的轉運使也在動腦筋。
他們沒有軍費,但這次征伐瞿越的戰利品他們也有份,幾百萬貫他們拿得出來。
沒有十艘八艘炮艦,以後誰還好意思說自己有水師。
所以通過廣州水師和明州水師的聯絡,連價格都打聽好了。
快速輕炮艦,內河用輕炮艦又叫飛虎戰船,以帆輪並用,屬於內河車船類,每船共有四輪,每輪八翼。這是大宋舊式車船的改進形號,更加的細長,由平底改為尖底,配有左右各四門炮,前兩門後一門,一共是十一門炮。
然後是內河用超重型,輪配二十四組,船長三十六丈,船上擁有士兵過千人。配炮左右各四十門八,前八門後六門,為內河用重型戰船。
不過,這一種沒現貨,誰需要隻能花錢訂製。
之前製作的二十四組輪的船全部都變成了內河運輸船。
然後是輕型海船,船體在華亭船塢製作,為平底方頭方尾,吃水極淺,可以靠近海岸作戰,船長隻有十一丈,左右各有炮九門,前四後二,被稱船。
接下來中型全帆式海戰船,這種船已經不能過度靠近岸邊,尖底尖頭,集大宋造船與大食造船,以及薩珊人的古希臘船、古羅馬船等,由大宋船工研究出來的新船形。長度二十二丈,左右配炮各三十六門,已經是完全為海上戰爭準備的船隻。
最後一種,也是需要訂購的。
全長六十六丈,五千料海中巨鯊王,左右各有炮一百零八門,炮分上中下三層炮門,分為輕炮,遠射炮,近射散彈炮,船頭重炮。
除此之外,船體要緊的部位還包上了一層鋼板。
這船眼下隻有一艘,還是半成品,工匠們全力趕工也需要再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才成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