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劉承回答道“這事早大半年前就說定了,隻是時機不當所以壓著給誰也沒講。訂的潘家十七姑娘,選了一個同嫁的,劉家四姑娘。”
“劉家,那個劉家?”張齊賢就想出來,汴梁城還有那個劉家夠身份。
劉承沒回答,隻是拱了拱手後轉身離開。
劉承走遠,呂蒙正才淡淡的說了一句“還能是那個,劉安的四妹。這事,應該反對一下。隻要表個態度,至於反對的結果是什麼不重要。”
寇準沒接話,他已經打算保持沉默。
向敏中說道“不是應該表個態度,而是應該反對,這事不行。”
張齊賢雙那個厚棉袋中取了一隻包子塞進嘴裡,隻當沒聽到。
向敏中又說道“這事一定要反對,佑哥兒最多隻能娶一個。”
“嗬嗬。”張齊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向敏中說的沒錯,這事確實有點離譜,重臣們都知道劉安與佑哥兒的關係有多近,趙佑娶了劉安的妻妹,又娶了劉安的親妹子,這事現在看起來或許沒什麼。
將來呢?
一個皇後、一個貴妃。
滿朝的文官那個能容得下後台這麼硬的一個家夥存在於朝堂之上。
寇準依然保持沉默。
向敏中沒錯,但是在寇準眼中作人有時候要圓滑一點,太過耿直不好,向敏中就是太真,太認真。
寇準已經預感到,這事王旦都未必支持向敏中。
王旦雖然耿直,但在關鍵的時候也有圓滑的一麵,向敏中就是太簡單。
果真,早朝開始沒等皇帝開口,各人施禮完畢向敏中就站了出來,他不習慣叫自己的門生、故吏先出來當炮灰,有事他會自己上。
“官家,臣以為官家為佑哥兒選的親事不好。”
一個開場白之後,連草稿都不用打,向敏中脫口而一千字的諫言。那意思就是,佑哥兒現在是王爵,定親是沒錯的,但不能這麼訂。
可以選劉安的四妹,也可以選潘家十七姑娘。若想再加一人,可另選一家,但不能是這兩個人一起。
至於理由……
提到理由的時候,畢士安站了出來“向公,老夫以為一個親王定親,沒那麼多講究,這是官家的家事,非朝事。”
畢士安不是出來反對的,他是來提醒向敏中的。
一句話,向敏中回過神來了。
沒有人說過趙佑就是太子,那麼他現在若提出他所謂的理由來,那麼算什麼,他內定趙佑就是太子了。
幾年前先帝立太子的風波他們這些人誰能忘記,有多少人被發配、被流放、被貶官。
馮拯到現在都沒辦法回到汴梁來。
除了寇準與馮拯相互看不順眼之外,當年的事情其實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皇帝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