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硝確實重要。”呂蒙正也調查過這事。
呂蒙正說道“燒瓷、絲綢、藥用都需要,就是燒玻璃也需要用些的。對了,最近聽聞有位汴梁東城酒樓的大師傅在醃肉的時候加了硝,味道好極的。”
劉安問“絲綢用得上硝石?”
“用得上,染料中要加,怎麼加這就是各家的秘方了。”
劉安沒再糾結硝石與絲綢的關係,隻說道“建在巴城吧,蜀地的硝、硫磺都有。主要生產開礦用的火藥。然後另一處建在明州,全部采購海運的物資,火藥工坊不能建在海外,這是我們的看家本事,不能外流。”
“恩,明州行,巴州也可以。”
說完火藥坊的事情,劉安說道“瞿越之戰,瞿越王城被攻陷,瞿越在官方文書中是交趾,瞿越在三十四年前自稱為帝,置百官、製朝議、起宮殿、立社稷。我大宋看著自己的國土被人自立,這算不算造反?”
李沆拿起了茶杯“胡扯,這幾十年前的舊事,不提也罷。”
“行,不扯這個,但我雖然還沒有拿到圖紙,但我報個數。我父拆了瞿越皇宮,是皇宮,至少他們自己就是這麼叫的。皇宮中立柱共計三千六百八十九根,其中直徑超過三尺的,金檀木就有一百多根。還有香枝木,直接一尺三寸的九十九根。”
三尺什麼概念,就是直徑一米。
李沆、呂蒙正、寇準三人各自看著自己的茶杯誰也沒接話。
劉安也不急,他在等。
很快,寇準抬頭“瞿越應該是仿唐宮建造,依這立柱來推算宮殿很大,有屋不會少於六千間,怕是有七百多畝。”
“是,八百零八十三畝。”劉安這邊有數據。
呂蒙正問“直說,你什麼意思?”
“這木料不用太可惜,每一根都是上上等好木料,四成以上的木料全部都不能浮在水麵上。”
劉安說的金檀木就是後世的金星黃花梨,比重一點一七,肯定不會浮在水上。
這一類的木料放在汴梁都是上上等好木料。
“說,你想怎麼用?”寇準也問了。
劉安這才回答“我看了下,鄭縣那裡挺空的,而且是道路可以連通天下八方,所以我要把瞿越皇宮的木料在那地方複建,然後再建一個城,城不要太大,城牆周長四十裡如何?”
寇準愣了一下,馬上問“你想建議遷都?”
劉安回答“汴梁城太小了。”
汴梁城太小,確實已經不利於發展,而且擴城卻沒那麼容易,汴梁北邊就是黃河,然後南邊是新設立的鹹平縣。
“鄭縣不行,汴梁可以往西南方向擴大,建新皇宮可以。然後城區往西南方向走,必須在沿隋運河一線,這事可以,當下的皇宮確實有點小了,辦公的地方越發的擁擠,許多公文已經無處堆放。”
大宋的皇宮後麵才是皇帝的居住區,前宮則是辦公區。
“那寇公你挑地方,我安排人建?”劉安試探著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