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說到銀子,劉安可是信心十足。
“會見到的。”
劉安很自信。
曆史記載過石見銀山的開采量曾經高達全球銀出產量的三分之一,就算這個數據有假,是整個倭島的銀出產量達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也足以證明石見銀山的規模之巨大。
更何況,自己的蒸汽機已經有了新的進展,已經可以吊起二百斤的石塊,用於挖井的時候已經是可以使用的機械。
眼下差的是密封圈以及氣缸的鋼材改進。機械的結構劉安的知識能的都已經,再進一步靠的是工匠們的才華。
寇準將公文盒子蓋上“那就留而不發,本官身為樞密正使,奉皇命巡視,所以打算親自驗證並且查看之後再上報。”
寇準還真有這個權力,寇準給汴梁寫了一封信,就說自己扣下了倭島過來的一份公文,要親自去實地看看來確定這份公文的真實性。
船隊繼續往東,到了華亭船上海船。
海船出海,劉安等四人站在船頭往四周看,大宋陸軍已經不再使用軍陣,可水師卻不同,水師認為陣圖非常的重要,每艘船的屬性決定了這艘船在陣圖之中的位置。
先鋒船是高速細長形輕快船,一條船隻有十六名操船水手,他們的任務就是探路,巡視,遇敵不接戰直接退回主陣。
打頭陣的是炮艦,兩翼是炮艦與重裝武裝戰艦組成的船隊,中心是旗艦,後部是貨船與商船隊,最後壓陣的是輕武裝戰艦與小炮艦。
八百條海船從華亭出海,這規模在海上占據的海麵有超過三十平方公裡的海麵。
浩浩蕩蕩。
白天,船隊靠旗語來聯絡,晚上靠燈語。
任何一條船,那怕是商船的船長都在水師受訓,對於各種海麵上的規矩必須勞記於心。
“壯觀!”
張齊賢當場作了一首千帆出海的詩。
劉安的詩詞其實是水貨級的,趕緊稱讚了幾句“張公好文采。想我大宋水師若是全主力出動,海麵上縱橫百裡,介時張公定要再作詩一首。”
哈哈哈!
張齊賢爽朗的大笑。
大宋的海上水師此時就是絕對的無敵存在。
李沆卻神情默然“在杭州補給的時候,老夫聽水手們說他們遠洋的時候遇到了天竺的船隊,還發生了一些衝突,雖然勝了,但老夫卻有些擔心。”
張齊賢一指艦隊“他們可有這千帆出海之威武。”
“怕是有。”李沆微歎一口氣“老夫曾經讀過一些雜書,自大理那邊也有傳過來,隻說大理再往西南有一個琉璃國,其國君有軍隊一萬萬人,最強的精銳部隊有三千六百萬頭巨象組成的精銳象兵。”
一萬萬,就是一億人。
劉安冷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