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連大宋第一吃貨都搞不清楚的配方,寇準也沒心思再追問了。
寇準低聲問張齊賢“我聽聞禁軍的騎軍的馬,吃的就是這種?”
“恩,那是以前的消息了,現在禁軍的馬是六成的草,以及冬儲青料,然後兩成的胡蘿卜,兩成的豆。是豆不是豆餅。”張齊賢特彆解釋了豆與豆餅的區彆。
豆就是純豆子,豆餅是榨過一次油的殘料,好在大宋的壓榨技術還不夠高,所以出油率低,豆餅殘留的油脂還是挺多的。
寇準眉頭微皺“這意思是說,倭人吃的不如禁軍的軍馬?”
張齊賢點了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分飯的廚師聽到了寇準與張齊賢的議論,趕緊打開了一隻桶的蓋子。寇準見到問“這個怎麼配發?”
“回上官的話,每人每餐標準兩枚,乾的好的往上加,有人最多加到五枚。”說罷,廚師用了一個特製的夾子那麼一夾,一個棗那麼大的白米飯團就夾好放在盤子裡。
張齊賢笑著說道“這手法老道,這一夾上下可差一倍。”
“不敢,不敢。這裡有規矩,一隻飯團三錢重,十隻飯團相差不得超半錢,這是定了規矩的。”
張齊賢笑了笑“挺好。”
廚師長趕緊跑來,他早有準備,立即備了一份倭人以前吃的東西,這東西已經乾到可以當石頭了。
寇準擺了擺手“我知道,我知道倭人以前吃什麼。你們明白本官在意的是什麼?”
“明白,明白。這裡也有規矩,廚師與礦工同餐。護衛與管事換班後再餐,廚師加餐不得出廚房半步。”
“恩,明白就好。”
其實不用寇準說,宋商們也明白,過於明顯的夥食差異剛開始可能沒什麼,但時間久了絕對會讓倭人生變,所以在這些細節上宋商們作的很認真。
隻要利益足夠,給吃的好一點也沒什麼。
更何況,利益還真的足夠。
當晚,倒沒什麼事發生,寇準自然住的是管事們居住的區域。
劉安不見了。
張齊賢問寇準“你說,劉安會在何處,找人問問?”
“不問,這裡是他的地盤,他不會有事。他倒是一個人才,銀山已經換給了遼人,可這裡的護衛是宋軍士兵偽裝的,這裡的商人全是宋商,還沒有見到一個遼商。”
“這不是遼國讓咱們修路、修橋,欠下了銀礦怎麼也能挖十年。”
寇準說道“十年,十年之後難說。劉安這個不要臉的,我估摸著他是不會把銀礦還給遼人的。”
張齊賢問“真不去劉安?”
“不去。”寇準要看真正的銀山,劉安在不在不重要。
劉安在那裡,這會正在海上飄著呢,有些事情隻能自己偷偷去乾,絕對不能假他人之手。
劉安要乾的事情,是往前一千年,往後一千年也沒有作過的大事。
挖。
劉安打算挖倭王墳。
位置早有水師的人探好了,但水師的人並不知道劉安要找那個島乾什麼,他們隻知道聽命令,找到那個島,並且秘密的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