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也進行了不短的時間,終於在大家的目視當中,指揮人員一聲令下點火。
火箭就噴出了濃濃的白煙,其實這是火箭的尾焰與下麵的水,遇到形成的水汽並不是說噴的就是白煙。
點火之後,火箭還會在發射塔上麵持續幾秒?
這幾秒一方麵是要火箭推力達到一定的值,另外一個也是看看火箭還有不有什麼問題,如果這幾秒之內有什麼問題,液體火箭可以關閉燃料泵熄火,然後檢查維修之後再次進行發射。
這就是液體火箭比固體火箭好的地方,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終止點火。
而固體火箭就不行了,點燃之後必須要飛上去。
火箭帶著長長的尾焰升空而起,不少人就紛紛的記錄這一幕,特彆是一些彆有用心的人,懟著一個長長的長焦鏡頭恨不得鏡頭帶x光設置的,看看裡麵是什麼樣子的?
火箭不斷的往上飛,下麵的人也仰頭看著,很快就看不到火箭了。
直播畫麵裡麵還可以看到火箭,火箭外麵的攝像機還傳輸著信號,雖然信號有些不那麼的好。
大家以前看到的火箭影像,其實都是在上麵帶著記錄儀的,並不是實時傳送的,因為火箭在升空的途中,一般不允許有其他信號乾擾的。
而且火箭在運行的時候,高速運動的時候對信號乾擾本來就是很大,直播看起來也是斷斷續續的,並不是說通訊能力不行,而是本身隻是采用了普通的通訊。
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本身帶有通訊係統就有一定的隱患。
火箭在點火升空之後,地麵是很難控製的,因為火箭在空中的速度是很快的,最高可以達到每秒十幾公裡,這個速度地麵人員反應過來,準備操控的時候,也許就已經遲了,如果你操控的時候信號再延遲一下,那麼也許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的火箭發射失敗就隻能自毀,並不能夠糾正呢,因為沒有更多的時間餘量來處理事故。
直播畫麵終於中斷了,不過可以通過其他看到也就是其他的追蹤手段,比如一些測量船,一些測量基地。
也有一些不要臉的外測量船就在遠處盯著這邊,沒辦法,在公海上的位置測量船,一般來說不算是軍事單位。
當然咱們的肯定也沒少去彆人那邊溜達,反正都是禮尚往來的,你來看我的我來看你的。
100多秒之後,直播畫麵裡麵終於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火箭分離成功,貨倉點火成功。”
“返回係統啟動。”
“返回軌跡正常。”
“貨倉速度正常。”
“貨倉軌跡正常。”
“推進器燃料數據正常。”
直播畫麵裡麵一連串的通報,這一連串的通報,後麵是一個一個的係統,隻有內行人才知道這些係統的正常兩個字代表的是多麼重大的意義。
全世界都基本在看直播,鄰近兩個國家的人心裡哇涼哇涼的,你這重複使用,一個火箭一星期使用一次,這兩個火箭豈不是一個星期兩次,就耗費一些燃料以及人工而已。
要是準備十個八個的,這一天不得送幾十噸在太空去,這艾瑪誰受得了啊?
一次就算十噸,一個星期就是七十噸,如果按照一顆好菜一噸來算,一個星期可以丟七十份菜,這可比什麼這樣那樣的飛機厲害了。
成本降低之後,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燃料以及人工成本算起來不是很高,貴的是火箭本身,火箭本身的發動機,燃燒室,罐體,以及一係列的係統這才是難點。
“推進器返回軌跡正常。”
“推進器返回速度正常。”
“貨倉軌道正常,速度正常。”
“貨倉接近軌道……。”
貨倉與火箭分離的時候速度就達到了十幾公裡每秒,一般的衛星都在幾百公裡高度,貨倉分離的地方是空氣薄弱的區域,隻要一個小推進器持續推進加上慣性就可以了。
並不需要太大的推力,就像下坡騎自行車衝出去之後,隻是帶一點助力就可以跑很遠。
這也是那個原理,而且貨倉脫離的時候空氣已經很稀薄了,在下麵幾十公裡空氣阻力很大。
一道超過二百公裡,地球引力與空氣的影響就很小了。
貨倉到達預定軌道附近,這個時候地麵就可以控製了,因為這個時候速度已經降下來了。
貨倉那邊基本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切入軌道,貨倉上麵也有燃氣舵,也需要轉向。
其實西飛這邊這些人的心思主要在貨倉上,這一次貨倉是帶了不同軌道的三顆衛星,都是兩噸多重的大家夥。
一箭多星的難度分很多,就像某個吹牛皮的一次幾十顆,他的幾十顆大部分是一個軌道。就像珠串一樣,這難度是最低的。
而最複雜的是多軌道,不同高度,不同軌跡的,這就需要貨倉這個來進行移動了。
大部分衛星不具備變軌的能力,因為那玩意會占據重量,大部分衛星也不需要變軌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衛星沒入軌就報廢了呢……。
而且變軌衛星不是誰都可以製造出來的,沒有在太空環境的試驗,你都不知道變軌的推力需要多大。
變軌不是說啟動一個燃氣噴口,而是多個一起輔助,要是啟動一個,那就變成陀螺了,在太空高速自轉了,真要這樣……那就失控了,說不定就撞到什麼阿貓阿狗的了。
不是曾經有衛星來碰瓷咱們的嗎,其實就是想借口失控來整咱們,幸虧被咱們躲過了……。
貨倉不單單需要推力,還需要方向也就是燃氣舵,貨倉這邊可以根據任務需求不同,儲備燃料數量不同。
而且貨倉懸浮在空中,也是多個燃氣舵一起做工,才能保證衛星釋放在軌道上麵。
這需要極為複雜的計算係統,燃氣舵的力度,角度不一樣,後果都不一樣,不像地麵上這樣。
“高度六千米,推進器姿態轉換成功。”
“高度五千米,方向糾正成功,軌跡正常。”
“高度三千米,發動機點火成功。”
這助推器在80公裡的高度是斜著飛回發射基地這邊的,因為在發射的時候火箭是垂直的,但是地球是在轉的。
所以大部分視頻看的火箭都是斜著飛的,那是因為地球在自轉。
所以要降落不能垂直降落,那樣的話,會在幾百公裡之外去了。
而且斜著飛還可以降低本身的速度,直線落下的話,速度指不定就是多少馬赫呢。
火箭回收在空中飛就像是巡航搗蛋一樣,巡航搗蛋是末端加速,這個是末端調整姿態,然後反推。
“看!”何貴已經帶著人出來了。
一個巨大的白色火箭,從碧藍的空中,帶著光線的折射,亮閃閃的帶著橘紅色的火焰,直接朝海上回收平台落下去了。
火箭直接落在了回收平台上,乾淨利落。
“火箭回收成功。”
“火箭熄火成功。”
嘩啦啦的!大家都鼓掌。
後續還有複雜的回收過程,抽空燃料,整體轉運回發射基地。
大家紛紛的鼓掌,其實從看到,到落下,也就十來秒的時間而已,這個程序也是很複雜的。
在接近回收平台幾米,火箭就要降低燃料供給了,反推的巔峰做工是在距離落點十幾米的地方,這個時候火箭基本上可以說是懸浮的,就這麼一瞬間,然後火箭反推降低,火箭再次落下,等到落定,火箭速度剛好在安全係數之內。
之所以在十幾米高的時候降低油門,就是因為火箭反推的衝力,要知道火箭發動機油門給足了,說不定就會因為反推氣流什麼的影響平衡。
哪什麼垂直降落的飛機對這個最有發言權了,垂直降落的飛機最大的短板,缺點,就是降落的時候強大的反推氣流,魚鷹還有什麼35,出事情十有八九就是這個。
氣流對任何飛行器既有好處,也是致命的。
火箭也是一樣的,火箭在一定高度就要收油門,降低反推氣流,當然也不代表十幾米直接熄火,那樣撞擊地麵,就完犢子了。
這個是係統自己控製的,因為人根本反應不過來……。
外行看隻是乾淨利落的一下子落地,但是懂行的那些看客,臉色凝重,這代表什麼,大家心裡很清楚的。
全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不多,馬某人彆看吹的厲害,技術來源其實是誰的。
馬某人其實就是一個白手套,他搞那麼多衛星打著民用的幌子,實際上是乾什麼的,很多人都清楚……。
他的技術來源也是這個地方的,他自己有啥技術?
不過發射基地控製室裡麵,大家專注的盯著貨倉,貨倉這邊正在不斷的變軌。
在太空中,很多時候不需要加速,就等著就是了,因為太空環境,貨倉靠著自己慣性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時間。
三顆兩噸重的衛星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軌道。,這邊采取的是先釋放高度最高的……這樣後續釋放低軌道的就不消耗燃料了。
如果先釋放低軌道,貨倉需要攜帶更多的燃料,因為不管是推進,還是停止都需要消耗燃料,這玩意不是說我不推進了,他就停止。
直播還在繼續,大家都在等。
火箭連同平台被一艘船給回收了,西飛的人就在船上對這火箭燃料進行抽取,然後拆除自毀裝置。
因為有了前幾次的經驗,所以這一次很快就從各個地方判斷各個係統的數據。
然後經過人工檢查。
三個小時之後,發射基地宣布,五天之後再次進行返回試驗。
“瑪德,我差點就退房了。”
“還好我ren住了。”
“可憐可憐我吧,我不想再睡馬路了。”
“可憐可憐我吧,我不想在漁船上了,太浪了……。”
“其實找個果園,給老板一些錢,搭個帳篷,老板管吃管喝的,還有果子吃……。”
“樓上的豬,早點不說。”
“就是……我附近就有果園。”
“帳篷呢?”
“帳篷脫銷了,可以買雨布也是一樣的,注意防蟲。”
“我要上班啊,我想走啊。”
“老板算個吊,這種事情你以為還有幾次啊?”
“就是,老板遍地都是,我把老板直接拉黑。”
“就是,就當旅遊了。”
“嗚嗚,我就是老板,員工隻有不到三分之一了,其他的都失聯了……。”
“嘿嘿,咱們零零後,可不是以前的八零九零了,老板在我們眼裡算個啥?”
“老板,上班是老板,下班算個屁。還加班,下班我爹都管不著我。”
“就是,以前八零後,九零後把老板供起來,高高在上習慣了,咱們零零後要有自己的氣魄。”
“就是……。”
何貴看到網上的議論,也是無語了,家裡其他人還想看火箭,其實還是想玩,何貴當然沒辦法了,隻有先離開了。
晚上何貴才知道出大事情了,晚上主流媒體報道
我國某新型號火箭完美完成了一箭多星發射計劃,發射三顆衛星,三顆衛星軌道高差超過九百公裡,並且每一顆衛星重達兩噸。
其餘沒有了,啥也沒有,這肯定是不能播放的。
然後後麵一條新聞就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研發,可重複回收使用的某新型火箭,在南方某發射基地完美在海上回收平台返回,這意味著我國的航天工業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去,這兩條說的是一件事情不?”
“這個看你閱讀理解,你要認為是,那就是,你要認為不是,那就不是。”
“肯定是一件事情了,沒想到今天還參與了一件大事情啊。”
“三顆兩噸這麼容易就上去了,不知道可以最多帶多少顆?”
“這個不好說……。”
“看火箭個頭估計也低不了……。”
“你這話說的,三哥可不同意……。”
“三哥除外……。”
何貴也是晚上才看見這個新聞的,這就涉及到了貨倉的運行係統了,這個是獨立的係統。
其實零三年那邊已經投入運行不少時間了,但是零三年根本沒有一點消息,反正捂住,不說。
現代這邊無所謂了,反正就這樣了,海對麵的不是成功了好久嗎,咱們當一個老二也是可以的。
何貴看了也就看了,然後就去零三年了。
就在何貴去零三年那邊的時候,這邊內地傳出一個消息。
某部門下屬一個公司發了一個文因為某些原因,接下來半年時間,承接各類衛星,空間站物資發射運送,價格優惠為市場價四折。
石破天驚,四折!
這是啥意思?
不少衛星公司紛紛的谘詢,不過這邊要求先把衛星的參數拿出來,比如長寬高,然後重量軌道,然後先付谘詢費。
其實是某個部門感覺自己虧大了,而西飛兩個大頭頭則是樂嗬嗬的回西飛去了,因為火箭以及技術已經被賣了。
並且拿到了火箭發動機的訂單,可惜的是,因為可以重複使用,所以訂單少的很。
不過西飛的火箭部門的人員還在南邊一年,也是付費的,西飛兩個大頭頭也知道這些人大部分回不來了,因為肯定會被調走的……。
而買火箭的一方,付出了很大很大一筆錢,那麼想要把錢撈回來,咋辦?
當然隻有搶市場了,反正火箭接下來還要繼續試驗,載重的時候不就是多個貨倉,多加點燃料嗎?
不少衛星公司看到這麼一個大便宜,紛紛的坐飛機前來谘詢,而外國的那些商業衛星發射機構,心裡哇涼哇涼的果然不能讓兔子掌握技術,不然咱就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