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查看人物屬性!
“好啦好啦,我改過來就是了嘛。”
經過夏旭一陣愛的教育,小白花委屈巴巴的放棄了‘衝鴨’,將啟動語音進行了禁用處理。
而夏旭也重新回到工作台,對這台最新版本的蜘蛛機器人進行測試。
暫定名蛛形捕食者(10版本)
正如剛剛所說,他設計這個蜘蛛機器人就是為了用於戰鬥的。
段智毅運用腦控技術操控武裝無人機確實是個不錯的創意,大群無人機編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但這卻並不太適合他去模彷。
畢竟他可是守法公民,除非能弄到某些特殊許可,否則他不可能和段智毅一樣給大量無人機配裝熱武器。
而失去熱武器後無人機基本就隻能用作偵查與輔助用途了,所能發揮出的殺傷力有限。
並且這種無人機的缺陷其實也比較明顯,腦控技術在單人操作複數機械時隻有在近距離才能發揮其優越性,但正麵對敵也就意味著控製者本人失去了隱蔽性,必須直麵敵人帶來的威脅。
武裝無人機殺傷力上或許很可觀,但所的也隻有殺傷力,可以作為火力支援,但對控製者的保護能力與對敵人的限製能力也隻能寄希望於火力壓製了。
先不說火力壓製需要數量上的優勢,他無法隨身攜帶那麼多,一旦對上具備超凡能力的敵人,火力壓製恐怕也很難起到阻攔與保護的效用,人家真不要命的硬抗著衝上來給你來上一口你也沒什麼辦法。
人類設計武器,從來都隻是為了傷害同類的。
一顆子彈或許擊中軀乾都能輕易要普通人的命,但諸如狼人之類的完全能活蹦亂跳的和你再大戰上幾十回合,甚至依靠敏銳的直覺與體能進行提前閃避。
於是乎,在保留性的將無人機作為火力與戰術補充的同時,夏旭又特地的設計了這種蜘蛛機器人。
其上很多計算、動態捕捉、運動控製等係統都是唐幼馨參照潘遠航留下來的機械蜈蚣與現有公開技術進行的修改補充。
不過小白花在這方麵確實是天賦卓絕,參考與修改的過程也正是其學習的過程,種種程序算法經過她的重新設計與編寫後效果統統碾壓原版。
再配合上腦控技術內含的那套能理解複雜意識指令的控製係統與蜘蛛形態八條腿帶來的結構優勢,這種蜘蛛機器人已經有著非常不錯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各種複雜地形都能適應自如。
當然,無論其行動能力表現多麼優秀,這都是一台機器人的基本能力,最主要的還是其功能性。
蛛形捕食者之所以設計成蜘蛛模樣,除了其形態確實更容易設計運動係統外也正是因為它的功能。
夏旭在蛛形捕食者體內真的設計了一個噴射裝置,能夠由嘴部噴射出一根高強度的三毫米複合鋼索。
可彆小看這隻有三毫米的鋼索,現代材料學發展得實際上是極為可觀的,許多繩纜都能輕易承重數噸甚至數十噸,蛛形捕食者采用的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哪怕是上十噸的力道都扯不斷。
而在複合鋼索前端還連接著特彆設計的三指爪勾,正常來說複合鋼索可以借助繩索噴射的慣性卷曲纏繞來形成捆束,光憑摩擦力等因素和將爪勾作為鎖扣就能形成強悍禁錮效果,也能以爪勾來直接進行抓握。
除此之外爪勾中心能彈射出形成貫穿與膨脹錨定效果的尖釘,有點類似於格蘭特留下的那種爆炸開花箭——事實上夏旭也正是從這上麵‘借鑒’的靈感。
在蛛形捕食者腹部實際上也有著類似的設計,腹部末端原本是用於吐絲的紡器位置被夏旭設置成了一個收縮鑽頭,在必要的時候紡器下探就能迅速鑽開地麵再橫向擴展鋼柱錨定自身。
如此一來,無論是麵對中小型目標還是大型目標,蛛形捕食者噴吐的鋼索都能形成極為有效的限製效果。
尤其是多台蛛形捕食者還可以協同作戰,縱使目標軀體強橫一身蠻力,麵對上足夠數量的這種機器人怕是也隻能憋屈的在原地挨宰,最起碼是沒那麼容易衝到操控者麵前了。
這種控製效果也就是夏旭對於蛛形捕食者的最核心功能定位,在這之外就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