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
不待許平回答,金神通又大聲說道“許教官來得正好,本將正在騎馬,許教官當和本將並駕齊驅。”
營中不許縱馬,金神通拉著許平走到營後馬場,從中挑了一匹好馬給他,上馬後兩人直奔營外。賀寶刀的通報批評給許平帶來的全是好處,他知道這事是金神通有意相助,出營之後便為此向金神通道謝,金神通不以為然地說道“這是許教官自己拚命換來的,與本將又有何乾?許教官在教導隊都教些什麼,可否習慣?”
許平略帶愧色地說道“金將軍這麼說可真是取笑卑職了,實際卑職也沒有什麼可以教授給學員的,隻是領著他們熟悉軍規條例罷了。”
第一次進入教導隊被培訓的人都是學員,教官教給他們各種最基本的條例,並對他們進行基礎的搏擊、劍術、馬術訓練。而第二次進入教導隊的人則會被授予教官資格,他們除了繼續接受資深教官的訓練外,還要負責訓練第一次進入教導隊的學員。
根據新軍條例,第一次接受訓練的學員,以能勝任把總或副把總這種最低級軍官職務為畢業標準。而那些被召回教導隊進行第二次訓練的人選,都是在工作上表現出色的原低級軍官,他們是按照能勝任千總或是副千總的標準來培養的。
不過許平是個例外,他本是工兵軍官,而這次立功卻不是在他自己的工兵崗位上。此番教導隊也無意把許平繼續培養成工兵千總,所以就讓他帶領步兵和騎兵學員。沒有接受過步兵、騎兵訓練的許平本來就對此知之甚少,所以他隻能一邊向資深教官求教,一邊再現躉現賣地傳授給他手下的學員。
對此許平自然是非常苦惱,不過金神通聽說許平同時帶著步兵和騎兵學員後卻哈哈大笑起來,俯在馬背上向許平拱手道“恭喜許教官了,或許下次在戰場上見麵時,許教官已經是營參謀官了。”
金神通一邊慢悠悠地策馬而行,一邊對許平侃侃而談“讓教官在教導隊帶兵,並非隻是為了讓教官把學員帶出來。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讓新任教官體會帶兵的難處,了解帶兵的要點,並知道如何去指揮低級軍官,這樣將來在戰場上才能勝任啊。許教官為何不給學員仔細講講德州之戰的心得,本將以為許教官在德州之戰中的表現,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許平失笑道“金將軍卻是取笑了。”
金神通顯得有些不解“以本將預料,教導隊必然已經在編寫德州之戰的教材,準備用以講授給學員聽。”
許平大吃一驚,連忙說道“這可萬萬使不得。”
接著許平就把德州之戰前,自己和李無顏、廖可宗關於陣地部署的爭論完完整整地告訴金神通,最後還黯然地說道“若是卑職當時聽取李、廖兩位千總的意見,我軍定然不會損失如此慘重。”
不料金神通聽完之後鄭重地說道“許教官錯了,幸好許教官為人忠厚,將此想法說與本將聽,不然日後定然會吃大虧。”
“還請金將軍賜教。”
“孫子曾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而嶽王曾言用兵之妙,存乎一心。我新軍有各種軍規條例,諸如工兵如何修築工事、對陣步騎之時如何行兵布陣,也有橫線如何部署、豎線如何部署之條例,包羅萬象。但許教官可知道,哪個條例教的是什麼時候應該以橫線部署,而什麼時候又該以豎線部署麼?”見許平默然不語,金神通又加重語氣道“當日新軍僅僅是命令趙將軍赴德州部署,但到底應該如何防禦,則全靠趙將軍自行理解,新軍本部並不置一詞。因為戰場之勢瞬息萬變,無論後方如何籌劃,終究要由一線將領自行判斷。這世上絕無事先確定一種部署,就可製勝無疑的事!”
看到許平的臉上似乎還有疑慮之色,金神通就接著說下去“德州一戰,許教官以兩千新兵抗八千強賊,便是趙將軍尚在,也沒有人敢說他一定能守住,或是能夠比許教官做得更好。打仗隻看結果,結果就是許教官守住了陣地。如果按照李廖二人的話去做,誰敢說他們的布置就能抗住強賊,損失在許教官之下!既然許教官守住了陣地,那麼許教官將軍隊部署在東南的決定就沒有錯!”
金神通說完就又開始縱馬前行,許平靜靜地跟在他身後。
金神通繼續講道“我們從勝利中學到是什麼讓我們勝利的,從失敗中學到是什麼讓我們失敗的,但我們不會企圖去從勝利中學到如何才能無損大勝,因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本將知道許教官希望做得更好,但切切不可胡思亂想,隻要記得這次在戰鬥中有哪些缺憾,比如兩翼的戰前部署,牽製、反擊的時機,下次彌補上就好。”
“是,金將軍所言,讓卑職受益匪淺。”許平覺得眼前豁然開朗,自己在戰鬥中的失誤更多、更直觀,修正這些錯誤不但容易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許教官有一點讓本將深為欽佩,”金神通讚揚道“許教官始終牢牢記得步兵一定要與騎兵緊密配合。有些步兵軍官雖然戰術條例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一到戰場,就忘了最根本的配合意識,那……那他們熟讀條例又有什麼用呢?”
許平對此也大有同感“事後卑職每次想起跟直衛協同作戰時的淋漓暢快,也總感覺回味無窮。”
“僅憑這種進攻精神和戰鬥意誌,許教官就把無數教導隊苦心培養出來的軍官比了下去。那些條例好學,可這悟性卻不是人人能有的。”金神通說著又回頭看了許平一眼“那天本將未曾與許教官說話前,心中就已是疑惑叢生,此人排兵布陣的時候連基本的條例都不懂,與一個步兵把總相比都大有不如,為何卻穿著將軍的軍服?哈哈,果然不出本將所料。”
不知不覺中,金神通已經在漸漸加,而且他選擇的地形、道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平嘴上不說,心裡暗暗鼓勁,竭力跟在金神通的身後,可是最後還是一個不小心掉下馬去。
金神通勒定馬匹回轉過來,居高臨下地笑道“許教官的馬術還要勤加練習。”說完一聲呼哨,就把許平那匹自行跑開的坐騎招呼回來。他把韁繩抄在手中,又遞給許平。
許平站起身撣撣身上的灰塵,接過韁繩一躍上馬“金將軍有所不知,卑職的馬術甚至還不如幾個跟著我的騎兵學員。比如馬上揮砍一項,我就比他們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教導隊裡,騎兵學員有一項馬上揮砍的訓練,就是在馬道上掛起一百個稻草人頭,讓學員縱馬從路上經過,同時揮刀向路兩側的稻草人頭上砍去。如果能砍到細繩自然人頭落地,如果砍到人頭的話多半隻是飄起來。這項訓練對學員的劍術和馬術都要求很高。學員不允許放慢馬仔細地瞄準,因為教官手中有一個沙漏,所有人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跑完全程。
以前許平作為工兵學員的時候,並沒有進行過這項練習,所以他感到困難很大。道路兩邊都有人頭,而且相當密集,許平不但要操縱戰馬靠近目標,而且要在馬衝過目標旁時恰到好處地砍斷短短的細繩而不能砍到稻草人頭上去。有的時候一個把握不好,就會連續錯過很多個目標。騎兵學員隻要能砍下一百個稻草人頭中的二十五個就為合格,四十個便是成績優異。
金神通見識過許平拙劣的馬術,更相信此人的劍術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笑著問道“許教官能砍下多少,十個?八個?”
許平臉上一紅“也就七、八個的樣子。”
早在新軍成立以前,金神通就已經多次進行過這項砍殺練習,這是賀寶刀拿出來讓子弟們鍛煉馬術的項目之一。金神通是金求德的嫡長子,本人頗有天賦,自幼有名師教導,無論劍術、騎術在同輩人中都是佼佼者。兩年前,賀寶刀看金神通和自己的兩個兒子比試,那二人與金神通相比都是大有不如,賀寶刀向金求德稱讚道“此子的武藝,已不在我十八歲時之下。”
這兩年來金神通仍勤練不輟,新軍建立他被委以重任後更是加倍刻苦,每日公務之餘若有閒暇便和部下們一起操練,此時金神通微笑著在馬上用手虛畫著正反手左右劈砍的動作“本將一般能砍下八十二個,想再多一個都難如登天。一年前本將曾有一次猶有神助,馬、跑位控製得簡直是毫厘不差,刀也是怎麼砍怎麼有,一共砍下九十七個人頭。後來本將每隔幾天都要再試一次,卻怎麼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最多也就砍過八十五個。”
德州之戰時,許平見識過金神通在戰場上的神勇,因此對金神通的話毫無懷疑“金將軍勇猛無敵,想那賊將劉哲聞如此悍勇,也是一個照麵就被將軍取走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