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
得知順軍已經逼近居庸關,守將唐通覺得憑借自己手下的兵馬決計無法抵抗,對左右歎道“外有戰兵,內方敢堅壁。如此朝廷已經無兵,困守愁城終歸是死路一條。”
見周圍的部下們不少嘴唇都微微抖動,唐通搶在他們之前叫道“吾非不知大明亡無日矣,然吾家世代將門……”雖然唐通很猶豫,但最後還是決定為大明出死力一戰“此戰凶多吉少,不,是有凶無吉,諸君如放不下家中老小,可自行離去。”
軍心既散,唐通知道居庸關也堅守不了幾天,便帶著那些明知前途未卜仍願意跟著他的親信離開居庸關向京師進“國破家亡之際,戰死在帝城門前,也不枉我唐家數百年將種了。”
唐通統帥著最後幾千手下抵達京師後,傍晚便有太監趕到營中,大叫道“有恩旨下!”
“聽說大將離京出戰的時候,皇上會蘭台召見、會賜宴勉勵,甚至親自登城樓送行。”唐通連忙去迎接天使,心裡想著“這些殊榮從來都隻是聽說,可從來沒有輪到過我家頭上,也罷,總算是我家為朱家儘忠數百年,有始有終,雖然遲了些,但最後還是沒有少了我家的這一份。”
現在支撐唐通為大明效力到底的,隻有家族的榮譽而已。
“唐通忠以愛君……”聖旨上表示對唐通前來勤王很滿意,崇禎皇帝為此非常欣喜,所以“賞唐通白銀三十兩。”
“臣,叩謝天恩。”
接著又是一隊人馬魚貫入營,為之人錦衣玉帶,乃是一個禦馬監太監,是崇禎皇帝派來的監軍使者。
“末將拜見大使。”
大使後麵的從人,捧著一個用黃稠包裹的錦盒,唐通怔怔地看著那個錦盒,知道這是賜給監軍使者的信物裡麵會有一張明明白白將自己姓名寫在上麵的聖旨,監軍使者有權將其請出來,把自己當眾殺頭。
監軍使者被手下安排去休息了,唐通仍站在接旨時擺下的香台前,剛才為迎接天使而點燃的香已經在寒風中熄滅了。
“某家世代為大明守衛邊關,族中殉國者不可計數,”幾個親信來報告已經把朝廷使者安排妥當後,聽到唐通突然出聲道“今日某意欲為天子儘忠,將一腔忠血播灑在帝城國門之前,可沒有召見、沒有賜宴……隻有一封要殺我頭的聖旨,還有這三十兩銀子。”唐通手一鬆,剛剛接下的那張賜銀三十兩的恩旨就飄落到地上。
“回居庸關!”輕飄飄的那張恩旨落地,唐通再也沒有把它撿拾起來的意思,他大聲喝道“全軍拔營,兼程返回居庸關!”
“大帥,我們回去乾什麼?”居庸關軍心已散,好多兵馬已經在唐通離開後前去投降李自成,留在關中的兵馬也隻是單純等著李自成趕到好向順軍投降罷了。
“回去投降順王!”
……
唐通反出京師,崇禎皇帝當然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光對於邊兵,對禁衛軍崇禎也已經失去了控製力,逃到保定的大學士李建泰既不南下抵抗劉芳亮,也不返回京師勤王。崇禎幾番責問後,李建泰躲在保定上表朝廷“臣願奉皇太子前往南京。”
看到這份奏章,崇禎氣得差點一腳把禦案踢翻,現在要考慮的是皇帝的安危!不是皇太子的。
崇禎皇帝計劃讓太子留守北京,自己前往南京設法重振旗鼓,可是又擔心萬一太子成功守住京師,自己就成了唐明皇,會被架空為太上皇;放兒子去南京也有類似的問題,而且風險更大,所以崇禎打定主意,一定要把太子緊緊留在自己身邊,以免給他搶班奪權的機會。
現在看起來,守住京師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崇禎皇帝再次考慮南遁,不過逃難需要一支可靠的軍隊,保證不會把他出賣給順軍的軍隊。
就李建泰的禁衛軍的表現來看,崇禎覺得對方很難擔負起這樣的重任,京營雖然全在皇親國戚的控製中,不過錦衣衛密報說統帥京營的那群本家們,也在秘密商議投降李自成。雖然此事不知真假,但這樣的風聲就足以動搖崇禎皇帝在京營保衛下離開京師的決心。
昨天又有噩耗傳來,繼唐通在居庸關投降李自成後,李建泰和保定巡撫也投降了劉芳亮,順軍已經從南北兩個方向逼近京師。
崇禎皇帝讓京營緊急動員,做好迎戰準備。理論上京營仍然擁有二十萬兵力——實際呢,實際隻有老天爺才知道到底有多少。禁衛軍主力已經覆滅在保定,崇禎皇帝隻好在京營裡挑挑揀揀,把比較可靠的一部分部隊放進城內,和剩餘的禁衛軍一起堅守京師。其餘的十多萬則在公爵們的指揮下,在城外堅守野戰陣地,不讓順軍能夠接觸到固若金湯的京師城門。
今天朝堂上群臣雖然議論得十分熱烈,但崇禎皇帝越聽越覺得不著調。
比如閣老們今天一致推薦昔日附庸魏忠賢、把東林黨往死裡整的馮銓出山,說他經驗豐富、精通邊事。
經驗豐富?你們不是一直說魏黨禍國殃民麼?怎麼魏黨的中堅份子一下子經驗豐富起來了?還有精通邊事,現在的情況,第一不是邊事,第二是沒有一支軍隊進行抵抗,從來都是不戰而降,就是把諸葛武侯請出山,又能頂得了什麼事?還不用說馮銓遠在南邊,如果能平安抵達那裡,那還要姓馮的做什麼?直奔南京不就得了?
用手指在茶杯裡蘸蘸水,崇禎用手上的茶水在禦案上飛快地寫下了一行字“文臣個個可殺。”
讓左右看完後,崇禎皇帝飛快地用袖子把桌上的字跡擦去,站起身說道“朕不能守社稷,朕可以死社稷。”
崇禎的話讓魏藻德心中一塊大石頭落地,他連忙帶頭跪下來哭哭啼啼,身後也是一片哀痛之聲,不過大家都心有靈犀,在哀痛聲中夾雜著無限的讚美之聲,竭力歌頌著皇上的高風亮節。
退朝之後,魏藻德覺得自己的步伐輕快了許多,人也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十歲,周圍同僚們的臉上,也儘是歡樂輕鬆的表情。
回到家中後,魏藻德罕見地哼起了小調,一步三搖地回到了自己的臥房。
見丈夫這個表情,魏夫人也猜到了事情的大概“皇上不走了?”
“不走了!”魏藻德嗬嗬笑道。既然皇上不走,李自成就冤有頭、債有主,不會一肚子火無處,殃及無辜的大明文武百官。這些日子來,不管崇禎皇上說一千道一萬,群臣默契地結成統一戰線,說什麼也要勸說皇帝留在京師。
他們的主要理由就是,京師畢竟尚有些還算可靠的軍隊,崇禎皇帝一旦離開,在野外非常的不安全,可能一個嘩變的小兵就能輕易綁去獻給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