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冰窖所在。倘若我也是緣繩下來,那便找你不著了。”小龍女道“我早說過萬事前定,
老天爺在冥冥中早有安排。”楊過搖頭笑道“這叫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他伸手拉扯繩索,試出繩身堅韌,上麵係得牢固,說道“我先上去,瞧那法王是否還
在。”但想一燈大師、黃島主、老頑童等既到過這裡,這法王必已逃之夭夭了。又問“你
的武功可有擱下?若是爬不上,我負你上去。”小龍女微笑道“十六年來雖無寸進,從前
所學的功夫多半還留著。”楊過回頭一笑,左手抓著繩索,微一運動,身子已躥上丈餘,接
著小龍女也攀繩上來,兩人不多時便爬出了深穀。
並肩站在斷腸崖前,瞧著小龍女當年在石壁上所刻的那兩行字,真如隔世,兩人相對一
笑,此時心頭之喜,這一十六年來得及苦楚登時化作雲煙。
楊過在山邊摘了一朵“龍女花”,替小龍女簪在鬢邊,一時花人相映,花光膚色,不知
是紅花替人添了嬌豔,還是人麵給桃花增了姿色?
黃藥師在襄陽城頭說要擺個“二十八宿大陣”,與金輪法王大戰上一場。郭靖稟明安撫
使呂文德,請下將令,讓黃藥師在校場上調兵遣將。這時參與英雄大會的各路豪傑雖已散了
大半,留在城中的也還是英才濟濟,各人齊集校場聽調。
黃藥師道“韃子用四個萬人隊圍著高台,咱們倘若多點人馬,便勝了他,也算不得本
事。咱們也隻用四萬人。孫子兵法有言,十則圍之,但善用兵者以一圍一,有何難哉?”站
上將台,說著“咱們這二十八宿大陣,共分五行方位。”召集統兵將領,詳加解釋,又
道“這陣勢變化繁複,非一時所能融會貫通,因此今日之戰,要請五位熟悉五行變化之術
的武學高手指揮,領軍的將軍須依這五位的號令行事。”眾將躬身聽令。
黃藥師道“中央黃陵五□<灬上既字右部>,屬土,由郭靖統軍八千,此軍直搗中
央,旨在救出郭襄,不在殲敵。各軍背負土囊,中盛黃土,一攻至台下,立即以土囊滅火壓
柴,拆台救人。”郭靖接令,站在一旁。
黃藥師又道“南方丹陵三□<灬上既字右部>屬火。相煩一燈大師統軍,領軍八千。
此路兵中一千人衛護主將,其餘七千人編為七隊,分由朱子柳、武三通、泗水漁隱、武敦
儒、武修文兄弟、武敦儒夫人耶律燕、武修文夫人完顏萍等七人統率。上應朱雀七宿,是為
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水蛇、軫火蚓七星。”一燈大師接令。
黃藥師又道“北方玄陵七<灬上既字右部>,屬水,由黃蓉統軍,領兵八千。此路兵
中一千人護衛主將,其餘七千人編為七隊,分由耶律齊、梁長老、郭芙及丐幫諸長老、諸弟
子統率。上應玄武七宿,是為鬥木獬、牛金羊、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犭俞>七
星。”黃蓉應命接令。這一路兵以丐幫弟子為主力,人才極盛。
黃藥師點了三路兵後,說道“東方青陵九<灬上既字右部,屬木>,此路兵由我東邪
黃藥師統軍,也是統兵八千。我門下弟子死得乾乾淨淨,傻姑不在身邊,這裡隻剩下程英一
人。”於是點了參與英雄大會的六人,說道“東路兵也分八隊,一路護衛主將,其餘七路
上應青龍七宿,是為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月狐、心日兔、尾火虎、箕水豹七星。”
他點到最後一路西路軍,說道“這一路由全真教教主李誌常主軍……眾人聽到這裡,
都覺以聲望武功而論,這一路主將遠較其餘四路為弱。忽聽得將壇下一人大聲說道“黃老
邪,你撇下我不理嗎?”眾人看時,說話的正是老頑童周伯通。黃藥師道“周兄,你背傷
未愈,不能辛勞,本來請你任西路主將,原是最妙……”
周伯通搶著道“區區小傷,放在甚麼心上?我便做西路主將便了。誌常,你敢和我爭
這主將做麼?”李誌常躬身道“弟子不敢。”周伯通笑道“好啊,我也知道你不敢。”
說著便從李誌常手中接過了令箭。黃藥師無奈,隻得道“那麼周兄務請小心了。你領兵八
千其中一千相煩瑛姑統率,衛護主將,其餘七隊由李誌常等全真教第三代弟子分領,上應白
虎七宿,是為奎木狼、婁金狗、胃土熊、昂日雞、畢月鳥、觜火猴、參水猿七星。”
他點將已畢,命諸路軍士在軍器庫中領取應用各物齊備,然後令旗一展,四萬兵馬分列
東南西北中五方,朗聲說道“昔日裡雲台二十八將上應天象,輔佐漢光武中興,咱們這二
十八宿大陣雖然比不得漢光武的聲勢,但抗敵禦侮、守土衛國,卻也是堂堂之旗,正正之
師。諸君各聽主將號令,今日與蒙古韃子決一死戰。”眾兵將齊聲達應,有若雷震。當下號
炮三響,四方大開,五路兵馬列隊而出。
隻見東路軍各人背負一根極長的木樁,攻到高台東首,一千兵手執盾牌,衝前擋箭,其
餘七千人紛紛放下木樁,東打一根,西打一根,看來似乎雜亂無章,實則八千根木樁的位置
皆依黃藥師所繪圖畫豎立,分按五行八卦,頃刻間已將高台東首封住。
西路軍以全真教為主力,群道素來熟悉天罡北鬥陣法,隻見長劍如雪,七人一堆,四十
九人一群,左穿右插,蜂擁卷來,蒙古兵將看得眼也花了,隻得放箭阻擋。
猛聽得北方眾軍發喊,卻是黃蓉領著丐幫弟子,拖著一架架水龍,將毒汁往蒙古兵身上
射去。那毒汁濺身,登時疼痛不堪,少刻便即起泡腐爛,蒙古軍抵擋不住,向南敗退。
卻見南方煙霧衝天,乃是一燈大師率領八千人施行火攻,硫磺硝石之屬一陣陣從噴火鐵
筒中噴出。蒙古軍見勢不對,當即敗至中央。郭靖領軍八千,隨後緩緩而上,見蒙古軍亂,
當即揮軍而前,直衝高台。
忽聽得高台旁號角聲響,喊聲大作,地底下鑽上數萬頂頭盔來。原來蒙古主帥也是善能
用兵,除了在高台四周明布四個萬人隊外,掘地為坑,另行伏兵數萬。郭靖等遠遠望來,隻
道敵軍是掘的陷坑,豈知是埋伏了生力軍。這一來蒙古軍敗勢登時扭轉,二十八宿大陣縱橫
來去,雖將敵軍衝亂,要聚而殲之,卻已有不能。
戰鼓雷鳴,宋軍與蒙古軍大呼酣鬥。高台旁的守軍強弓硬弩,向外激射,郭靖所率中路
軍數度衝前,均被箭雨射了回來。兩軍鬥了半個時辰,一時勝敗未分。黃藥師青旗招展,猛
地裡東路軍攻南,西路軍攻北,陣法變動。
二十八宿大陣暗伏五行生克之理。南路一燈大師的紅旗搶向中央,郭靖的黃旗軍奔西,
周伯通的全真教白旗軍衝向北方,黃蓉率領下的黑旗軍丐幫弟子兵趨東,黃藥師的青旗軍轉
向南路。這五行大轉,是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宋兵雖隻四萬人,
但陣法精妙,領頭的均是武林好手,而宋兵人人都是對郭靖夫婦感恩,決意舍命救其愛女,
是以蒙古人雖然多了一倍,竟也抵擋不住。
激戰良久,黃藥師縱聲長嘯,青旗軍退向中央,黃旗軍回攻北方,黑旗軍迂回南下,紅
旗軍疾趨而西,白旗軍東向猛攻。這陣法又是一變,五行逆轉,是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金克木。
這五行生克變化,說來似乎玄妙,實則是我國古人精研物性之變,因而悟出來的至理,
通陰陽之道,反鬼神之說,我國醫學、曆數等等,均依此為據,所謂“五運更始,上應天
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在當時可謂舉世
無匹。蒙古堅甲利兵,武功鼎盛,但文智淺陋,豈能與當世第一大家黃藥師相抗?是以陣法
連轉數次,守禦高台的統兵將領登時眼花繚亂,頭昏腦漲,但見宋軍此一隊來,彼一隊去,
正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不知如何揮軍抵敵才是。
金輪法王站在高台之上,瞧著台下的大戰,心下也暗自駭異。當日黃蓉以小小的土陣相
困,他已然參解不透,何況黃藥師胸中實學,更是勝女十倍。這二十八宿大陣在五位當代高
手主持之下展布開來,不由得他不服,眼見蒙古兵死傷越來越重,黃旗軍一步步逼向高台。
他雖以郭襄為要挾,但終不忍真的舉火將她燒死,轉頭向她瞧了一眼,隻見她雙手雖然被
縛,卻是抬起了頭,殊無懼色。法王叫道“小郭襄,快叫你父親投降,我從一數到十數,
你父親不降,我便下令舉火了。”
郭襄道“你愛數便數,彆說從一數到十,你且數到一千一萬試試。”法王怒道“你
道我當真不敢燒死你嗎?”郭襄冷然道“我隻覺得你挺可憐的。”法王怒道“我可憐甚
麼?”郭襄道“你打不過我爹爹媽媽,打不過我外公黃島主,打不過一燈大師,打不過老
頑童周伯通,打不過我大哥哥楊過,隻在本事把我綁在這裡。我襄陽城中,便是一個帳前的
小卒,也不似你這般卑鄙無恥。法王,我倒勸你一句話。”法王咬緊牙齒問道“你勸我甚
麼?”郭襄道“如你這般為人,活在世上有何意味?不如跳下高台,圖個自儘罷!”
郭襄此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她從小便伶牙俐齒,說話素不讓人,這幾句話隻白得法
王幾乎氣炸了胸膛。他大聲喝道“郭靖聽著我從一數到十,你若不投降,我便下令舉火
燒台。”郭靖道“你看我郭靖是投降人麼?”
黃藥師用蒙古語大聲叫道“金輪法王,你料敵不明,是為不智;欺侮弱女,是為不
仁;不敢與我們真刀真槍決戰,是為不勇。如此不智慧不仁不勇之人,還充甚麼英雄好漢?
你在絕情穀給我擒住,向小姑娘郭襄磕了一十八個響頭,哀哀求告,她才放你。你這忘恩負
義、貪生怕死之徒,還有臉麵身居蒙古第一國師之位麼?”
向郭襄磕頭求饒,其實並無此事,但黃藥師深謀無慮,早在發兵之前便要黃蓉將這一番
斥責法王的言辭譯成了蒙古話,暗暗記熟,這時以丹田之氣朗聲說了出來,雖在千萬人大呼
酣戰之際,仍是人人聽得明白,卻教法王辯也不是,不辯也不是。蒙古人自來最尊敬的是勇
士,最賤視的是懦夫,眾軍聽了黃藥師這幾句話,不由得仰視高台,臉有鄙色。兩軍交戰,
氣盛者勝,蒙古軍將士聽得己方主將如此卑鄙無恥,一股氣先自衰了。宋兵卻人人奮勇,節
節爭先。
法王見情勢不對,叫道“郭靖,你聽著,我從一數到十,‘十’字出口,你的愛女便
成焦炭。一……二……三……四……”他每叫一個字,便停頓一會,隻盼望郭靖終於受不住
煎熬,縱不投降,也當心神大亂。
郭靖、黃藥師、一燈、黃蓉、周伯通五路兵馬聽得法王在高台上報數,又見台下數百名
軍士高舉火把,隻待他一聲令下,便即舉火焚燒柴草,人人都是又急又怒,竭力衝殺,想攻
到台前救援郭襄。但蒙古兵箭法精絕,台前數千精兵張弓發箭,勢不可當。萬箭攢射下,泗
水漁隱、梁長老、武修文等都身帶箭傷,更有四名全真教第三代弟子、十餘名丐幫好手中箭
身亡,宋軍兵將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黃蓉事先曾命郭芙將軟蝟甲給外公穿上,蓋這一戰凶險殊甚,倘若為了相救女兒以致父
親身受損傷,那可是終生抱憾了。黃藥師心想這是女兒的一片孝心,不便拒卻,但暗中又脫
了下來,騙得周伯通穿在身上,因之周伯通雖然箭傷未愈,但在槍林箭雨中縱橫來去,卻是
安然無恙。他見弩箭射手到自己身上竟然一一跌落,不由得心中大樂,直搶而前,掌風發
處,蒙古射手紛紛辟易。
隻聽得金輪法王高聲叫道“八……九……十!好,舉火!”霎時間堆在台邊的柴草著
火,濃煙升起。郭靖所統的八千黃旗軍背上中各負有土囊,但攻不到台前二百步以內,隻有
徒呼負負。
黃蓉眼見黑煙中火焰上升,臉色慘白,搖搖欲墜。耶律齊伸手扶住,說道“嶽母,你
到陣後休息,我便性命不在,也要救襄妹出來。”
便在此時,猛聽得遠處喊聲如雷,陣後數萬蒙古兵鐵甲鏗鏘,從兩側搶出,徑去攻打襄
陽。“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震山撼野。蒙古大汗親自率領的九旄大纛高高舉起,
疾趨城下,精兵悍將在大汗親自率領之下蜂擁攻城。
郭靖左手持盾,右手挺矛,本已搶到離高台不足百步之處,蒙古射手箭如蝗集,卻始終
傷不著他,眼見便可躥上高台,忽聽得陣後有變,不禁吃了一驚,心道“啊喲不好,中了
韃子的調虎離山之計。安撫使懦怯懼敵,城中兵馬雖眾,但乏人統領,隻怕大事不妙。”
郭靖與黃藥師發兵之際,城中本來也已嚴加戒備,以防敵軍乘隙偷襲,那知高台前的敵
軍居然如此悍勇頑抗,而蒙古大汗竟不顧高台前兩軍相持,親身涉險攻城。郭靖心想“救
女兒事小,守城事大!”大聲道“嶽父,咱們彆管襄兒,急速回襲敵軍後方。”
黃藥師回頭望去,隻見火焰漸漸升高,法王正自長梯上一級級走下,高台頂上隻餘郭襄
一人,他豈不明這中間的輕重緩急,郭襄一人如何能和襄陽全城的安危相比?隻得長歎一
聲“罷了!”命旗手揮動青旗,調兵回南。
郭襄被綁高台,眼見父母外公都無法上來相救,濃煙烈火,迅速圍住台腳,自知頃刻之
間便要身遭火焚而死。她初時自是極為惶急,但事到臨頭,心中反而寧靜了下來,舉首向北
遙望,但見平原綠野,江山如畫,心想“這麼好玩的世界,我卻快要死了。但不知大哥哥
這時在那裡,從穀底回上來沒有?”
回思與楊過數日的邂逅,亦已足慰平生。她這時身處至險,心中卻異常安靜,對高台下
的兩軍劇戰竟爾不再關心。正當如此神馳深穀、追憶往日之際,忽聽得遠處一聲清嘶鼓風而
至,霎時間似乎將那千軍萬馬的廝殺一齊淹沒。
郭襄心頭一凜,這嘯聲動人心魄,正與楊過那日震倒群獸的嘯聲一般無異,當即轉頭往
嘯聲處望去,隻見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滾滾,不住向兩旁散開,兩個人在刀山槍林中急驅而
前,猶如大船破浪衝波而行。在那兩人之前卻是一頭大鳥,雙翅展開,激起一陣狂風,將射
來的弩箭紛紛撥落。這頭大鳥猛鷙悍惡,淩厲無倫,正是楊過的神雕。
郭襄大喜,凝目望那兩人時,但見左首一人青冠黃衫,正是楊過;右首那人白衣飄飄,
卻是個美貌女子。兩人各執長劍,舞起一團白光,隨在神雕身後,衝向高台。郭襄失聲叫
道“大哥哥,這位就是小龍女嗎麼?”
楊過身旁的女子便是小龍女,隻是隔得遠了,郭襄這話楊過卻沒聽見。神雕當先開路,
雙翅鼓風,將射來的弩箭吹得歪歪斜斜,縱然中在身上也已無力,否則神雕雖是靈禽,健翎
如鐵,但終究是血肉之軀,如何能不受箭傷?蒙古兵將中見神雕來得猛惡,躍馬挺槍來刺,
卻給楊過和小龍女長劍刺中,一一落馬。兩人一雕相互護持,片刻間衝到台前。
楊過叫道“小妹子莫慌,我來救你。”眼見高台的下半截已裹在烈火之中,他縱身一
躍,上了梯級,向上攀行數丈,猛覺頭頂一股掌風壓將下來,正是金輪法王發掌襲擊。楊過
倒持長劍,回掌相迎,砰的一聲響,兩股巨力相交,兩人同時一晃,木梯搖了幾搖,幾乎折
斷。兩人都是一驚,暗讚對手了得“一十六年不見,他功力居然精進如斯!”
楊過見情勢危急,不能和他在梯上多拚掌力,長劍向上疾刺,或擊小腿,或削腳掌。法
王身子在上,若出金輪與之相鬥,則兵刃既短,俯身彎腰實在大是不便,隻得急奔上高台。
楊過向他背心疾刺數劍,招招勢若暴風驟雨,但法王並不回頭,聽風辨器,一一舉輪擋開,
便如背上長了眼睛一般。楊過喝采道“賊禿!恁的了得!”
法王剛剛踏上台頂回首就是一輪。楊過側首讓過,身隨劍起,在半空中撲擊而下。法王
舉金輪一擋,左手銀輪便往他劍上砸去。
適才兩人在梯級上較量了這一招,楊過但覺法王掌管力沉雄堅實,生平敵手之中從未見
過,不由得暗暗稱奇。心想自己在海潮之中練功,力足以與怒濤相抗,十六年前法王已非自
己對手,何以今日他一掌擊下,自己竟會險些兒招架不住?眼見他雙輪砸至,竟不避讓,長
劍抖動,有心要試一試他的真力。霎時劍輪相觸,聲如龍吟。兩股巨力再度相抗,喀的一
響,楊過的長劍斷成數截,法王的雙輪也自拿捏不住,脫手飛出,跌下高台,砸死了三名蒙
古射手。楊過心下暗驚“一十六年來,我從未使過玄鐵重劍,今日可當真忒也托大了。”
兩人交拆了這一招,各自向後躍開,均覺手臂隱隱酸麻。法王探手入懷,跟著便取出銅
輪鐵輪,撲擊過來。楊過卻更無彆般兵刃,左手衣袖帶揮出,右手發掌相抗。
郭襄叫道“老和尚,我說你打不過我大哥哥是不是?你自逞武藝高強,何以手執兵
刃,和他空手而鬥?好不要臉!”法王哼了一聲,並不答話,手中雙輪的招數卻招招加緊。
黃藥師、郭靖、黃蓉等正自領兵回救襄陽,突見楊過、小龍女和神雕斜刺殺出,無不精
神大震。黃藥師招動令旗,在東南西北中五路兵馬中各調兵四千,合成二萬,襲擊攻城敵軍
的後方,剩下二萬兵馬在高台下為楊過聲援。宋軍人數減了一半,然見楊過上了高台皆是以
一當十,竭力死戰,隻是蒙古兵的射手守得猶如鐵桶相似,當真是寸土必爭。宋軍衝上了數
丈,轉眼間又給逼了回來。
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是激烈展開。安撫使呂文德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兩名
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的隻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
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探事軍士流水價來報“東門又有敵軍萬人隊增援……北門韃子的雲梯已經豎起……”
呂文德翻著白眼,隻問“郭大俠回來沒有?韃子還不退兵麼?”
這時楊過單手獨臂,已與法王的銅鐵雙輪拆到二百招以上。兩人的武功家數截然不同,
但均是愈鬥力氣愈長,輪影掌風,籠蓋了高台之頂,台腳下衝上來的黑煙直熏入三人眼中。
楊過雖無兵刃,卻始終不落下風。法王激鬥中覺得高台微微搖晃,心知台腳為火焚毀,頃刻
間便要倒塌,那時勢必和楊過、郭襄同歸於儘;又見楊過掌法越變越奇,再鬥百餘招隻怕便
要為他所製,情急之下,毒念陡生,猛地裡鐵輪向楊過右肩砸下,乘他沉肩卸避,右手銅輪
突然飛出,擊向郭襄麵前。她綁在木樁之上,全身動彈不得,如何能避?
楊過大吃一驚,急忙縱起,揮右袖將輪擊落。但高手廝拚,實是半分也相差不得,他隻
求相救郭襄,全身門戶洞開,法王長身探臂,鐵輪的利口衝向楊過的左腿。楊過身在半空,
急出右足,踢向敵人手腕。法王鐵輪斜翻,這一下楊過終於無法避過。嗤的一響,右足小腿
中輪,登時血如泉湧,受傷不輕。郭襄“啊”的一聲驚叫。法王已掏出鉛輪,仍是雙輪在
手,直上直下的徑向郭襄攻來。他知楊過雖然受傷,仍非片刻之間能將他製服,當下隻是襲
擊郭襄,使楊過奮力相救,手忙腳亂,處於全然挨打的局麵。
郭襄叫道“大哥哥,你彆管我,隻須殺了這藏僧給我報仇。”但聽楊過“啊”的一
聲,左肩被輪子劃傷。
小龍女和神雕在台下守護,和周伯通合力驅趕蒙古射手,使他們不能向郭襄放箭。但她
全副心神始終放在楊過身上,揮劍殺敵之際,時時抬眼望向高台,突然間隻見楊過身染鮮
血,心頭突的一跳,險些兒魂飛天外。這時木梯早已燒斷,無法上台去助戰,她心頭一片茫
茫然,隻是舞劍砍殺已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此時到底在做甚麼。
楊過麵臨極大險境,數次要使出黯然掌來摧敗強敵,但這路掌法身與心合,他自與
小龍女相會之後喜悅歡樂,那裡有半分“黯然”的心情?雖在危急之中,仍無昔日那一
份相思之苦,因之一招一式,使出去總是差之厘毫,威力有限。
他在高台上空手搏擊、肩腿受傷的情景,郭靖等也都望見了,隻是相距過遠,如何能插
翅飛上相助?黃蓉心念一動,搶過耶律齊手中長劍,拋給郭靖,叫道“射手上去給過
兒!”郭靖接過長劍,取過兩張鐵胎硬弓,雙弓相並,將劍柄扣在弓弦之上,左手托定兩
弓,右手拉滿弓弦,隨即一放,颼的一聲急響,長劍白光閃閃,破空飛去。
那長劍呼呼聲響,直向楊過身後射去。楊過右手一卷,裹出了劍身,正好法王鉛輪砸
到,楊過左手接過長劍從雙輪之間刺了出去。可是他左肩受傷之後功力已減。法王雙輪一
絞,“啪”的一聲又將長劍絞斷。眾人在台下看得清楚,無不大驚失色。
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這條性命也要賠在台上,淒然向小龍
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彆了,彆了,你自己保重。”便在此時,法王鐵輪砸向他的腦
門。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隻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
在法王肩頭。
忽聽得台下周伯通大聲叫道“好一招‘拖泥帶水’啊!”楊過一怔,這才醒覺,原來
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隨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掌”中的“拖泥帶水”。這套
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萬花穀中,周伯通隻因無此心情,雖然武術精
博,終是領悟不到其中的妙境。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卻神效,直到此刻生
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
不覺的生了出來。
法王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楊過退步
避開,跟著“魂不守舍”、“倒行逆施”、“若有所失”,連出三招,跟著是一招“行屍走
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法王那裡避得過了?砰的
一響,正中胸口。法王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翻下高台。
宋軍和蒙古軍不約而同的齊聲大叫,宋軍乃是歡呼,蒙古將士卻是驚喊。
這時那高台連連搖晃,格格劇響,楊過知道事急,不及去解郭襄之縛,揮掌推出,擊斷
了綁著她的那根木樁,將她連樁抱起,看準了神雕之背,踴身便跳。那神雕雙翅一撲,躍起
丈餘,它體重不能飛翔,這一躍卻也有數人之高,楊過和郭襄穩穩落上雕背,緩緩著地。便
在此時,煙火飛騰中巨響連作,高台不斷傾斜。
法王被楊過踢下高台,雖然身受重傷,還是想死裡逃生,強忍一口氣,一個打滾,正想
翻身站起,忽聽得背後一人哈哈大笑,將他攔腰抱住,按在地下,跟著隻覺千針萬箭,一齊
刺入體內。原來按住他的正是老頑童周伯通。他身上穿著桃花島至寶軟蝟甲,這副寶甲刀槍
不入,而且生滿尖刺,猶如刺蝟一般,法王本已受傷,再給老頑童這麼一抱一按,那裡還能
動彈?高台倒塌,周伯通縱身躍開,法王便被壓在火柱之下。
黃蓉見愛女終於死裡逃生,不禁喜極而泣,心裡對楊過的感激真是難以言宣,便是為了
他死亦所甘願,忙奔向女兒身旁,割斷她身上的綁縛。郭靖、黃藥師、一燈大師、耶律齊等
也無不精神大振。
高台下蒙古軍見主將殞命,登時散亂,再給五路宋軍來回衝擊,登時潰不成軍。
郭靖攘臂大呼“回救襄陽,去殺了那韃子大汗。”宋軍應聲呐喊,掉頭向正在攻城的
蒙古軍衝去。
小龍女撕下衣襟給楊過裹傷,雙手顫抖,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楊過微笑道“你在
台下,擔心受怕,更苦過我在台上惡戰。”隻聽得宋軍喊聲猶如驚天動地,旗分五色,猛向
蒙古軍衝鋒。楊過凝目遙望,見敵軍隊伍嚴整,人數又多過宋軍數倍,宋軍如潮水般衝了一
次又一次,卻那裡撼得動敵軍分毫?
楊過叫道“巨奸雖斃,敵軍未敗,咱們再戰。你累不累?”這四句話前三句慷慨激
昂,最後一句卻轉成了溫柔體貼的調子。小龍女淡淡一笑,說道“你說上,便上罷!”
忽然身旁一個少女的聲音說道“楊大嫂,你真美!”正是郭襄。小龍女回頭笑道
“小妹子,多謝你為我們祝禱重會。你大哥哥儘說你好,定要帶我到襄陽來見你一見。”郭
襄歎了一口氣,道“也真隻有你,才配得上他。”小龍女挽住她手跟她甚是親熱。小龍女
本來對誰都是冷冷的不大理睬,但聽楊過誇讚郭襄,說她為自己夫婦祝禱重會,又不顧性命
躍下深穀,來求楊過不可自儘,對她也便不同。
楊過牽過幾匹四下亂竄的無主戰馬,說道“我來開路,一齊衝罷!”躍上馬背,當先
馳去。小龍女和郭襄各乘一匹,跟在他身後。三人奔馳向南,但見數百道雲梯豎在襄陽城牆
外,蒙古兵如螞蟻般正向上爬。
三人馳上一個小丘,縱目四望,忽見西首有千餘蒙古兵圍住了耶律齊率領的三百來人。
這些蒙古兵均使用四尺彎刀將耶律齊的部屬一個個劈下馬來。郭芙領著一隊兵馬待要衝入相
救,卻被蒙古兩個千人隊攔住了,夫妻倆遙遙相望,卻是不能相聚。郭芙眼見丈夫身邊的士
卒越來越少,一顆心不住的下沉,深知戰陣中千軍萬馬相鬥,若是落了單被圍,武功再高也
必無幸。
楊過叫道“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個響頭,我便去救你丈夫出來。”依著郭芙平素驕
縱的性兒,彆說磕頭,寧可死了,也不肯在嘴上向楊過服輸,但這時見丈夫命在須臾,更不
遲疑,縱馬上了小丘,翻身下馬,雙膝跪倒,便磕下頭去。
楊過吃了一驚,急忙扶起,深悔自己出言輕薄,忙道“是我的不是,我胡說八道,你
彆當真。耶律兄和我一見如故,焉有不救之理?”飛身奔下小丘,在戰場上將一匹匹健馬牽
過,前四匹,後四匹,排成兩列,跟著躍上馬背,單手提著八根韁繩,大聲呼喝,向敵軍刀
陣中衝了進去。
宋時戰陣之中,原有連環馬一法,當年雙鞭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即曾以連環馬陣法取
勝。楊過將這八匹馬連成二列,宛然是個小小的連環馬之陣。隻是八匹馬雜湊而成,未加訓
練,奔動之際或東或西,不成行列,全仗楊過袖力提韁,將八匹馬製得服服帖帖,三十二隻
鐵蹄翻飛,擊土揚塵,疾馳而前。楊過施展輕身功夫,在八匹馬背上往複跳躍。蒙古軍那裡
見過這等神奇的騎術?驚奇之間,八匹馬已衝入陣中。楊過衣袖一卷,搶過一麵大旗,豎起
在馬鞍之上。
蒙古兵將大聲呼喝,上前阻擋,楊過揮旗橫掃,將三名將官打下馬來。眼見距耶律齊不
過兩丈,叫道“耶律兄,快向上跳!”跟著大旗揮動,耶律齊踴身躍起,楊過運臂一卷,
大旗正好將他的身子卷發住。兩人八馬,馳出敵軍重圍。
耶律齊喘了口氣,說道“楊兄弟,多謝你相救,隻是我尚有部屬被圍,義不能獨生,
我要跟他們死在一起。”楊過心念一動,道“你也去搶一麵大旗來罷。”跟著取出火摺一
晃,將旗子點燃了。耶律齊道“妙計!”縱馬向前,奪了一杆大旗,便在楊過的火旗上引
著了。兩人縱聲大呼,揮動火旗,又攻了進去。
這兩旁麵火旗舞動開來,聲勢大是驚人,猶如兩朵血也似的火雲,在半空中飛舞來去,
蒙古兵將隻要給帶上了,無不燒得焦頭爛額,當此情勢,蒙古兵將雖然勇悍,卻也不能不
退。耶律齊的部隊這時隻剩下七八十人,乘勢一衝,出了包圍圈子。耶律齊收集殘兵,屯在
土丘之上,略事喘息。
郭芙走到楊過身前,盈盈下拜,道“楊大哥,我一生對你不住,但你大仁大義,以德
報怨,救了……”說到此處,聲音竟自哽咽了。其實過往楊過曾數次救她性命,但郭芙對他
終存嫌隙,明知他待自己有恩,可是厭惡之心總是難去,常覺他自恃武功了得,有意示惠逞
能,對己未必安著甚麼好心。直到此番救了他丈夫,郭芙才真正感激,悟到自己以往之非。
楊過急忙還禮,說道“芙妹,咱倆一起長大,雖然常鬨彆扭,其實情若兄妹。隻要你
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郭芙一呆,兒時的種種往事,霎時之間如電光石火般在心頭一閃而過“我難道討厭他
麼?武氏兄弟一直拚命向討我的喜歡,可是他卻從來不理我。隻要他稍為順著我一點兒,我
便為他死了,也所甘願。我為甚麼老是這般沒來由的恨他?隻因我暗暗想著他,念著他,但
他竟沒半點將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來,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楊過,總是將他當作了對頭,實則內心
深處,對他的眷念關注,固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楊過絲毫沒明白她的心事,連她自己
也不明白。
此刻障在心頭的恨惡一去,她才突然體會到,原來自己對他的關心竟是如此深切。“他
衝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為誰擔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便在這千軍萬馬
廝殺相撲的戰陣之中,郭芙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這三份大
禮,我為甚麼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陰謀毒計,使齊哥得任丐幫幫主,為甚麼我反而暗
暗生氣?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親妹子!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
待我。”
想到此處,不由得恚怒又生,憤憤的向楊過和郭襄各瞪一眼,但驀然驚覺“為甚麼我
還在乎這些?我是有夫之婦,齊哥又待我如此恩愛!”不知不覺悠悠的歎了口長氣。雖然她
這一生甚麼都不缺少了,但內心深處,實有一股說不出的遺憾,她從來要甚麼便有甚麼,但
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因此她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為甚麼脾氣這般
暴躁?為甚麼人人都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會沒來由的生氣著惱?
郭芙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想著自己奇異的心事。楊過、小龍女、耶律齊、郭襄等人卻
都在凝目遙望襄陽城前的劇戰。眼見蒙古軍已蟻附登城,郭靖、黃藥師等所率領的兵馬雖在
後攻擊牽製,隻是人數太少,動搖不了蒙古大軍的陣伍。蒙古大汗的大纛漸漸逼近城垣,城
內守軍似乎軍心已亂,無力將登城的敵軍反擊下來。郭襄急道“大哥哥,怎麼是好?怎麼
是好?”
楊過心想“此生得與龍兒相會,老天爺實在待我至厚,今日便是死了,也已無憾。男
兒漢大丈夫為國戰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言念及此,精神大振,叫道“耶律兄,咱
們再去衝殺一陣。”耶律齊道“再好沒有。”小龍女和郭襄齊聲道“大夥兒一齊去!”
楊過道“好!我當先鋒,你們多撿長矛,跟隨在我身後。”耶律齊當下傳令部屬,在戰場
上撿拾長矛,每人手中都抱了枝。
楊過執了一枝長矛,躍馬衝前,那神雕邁開大步,伴在馬旁,伸翅撥開射來的弩箭。小
龍女、耶律齊、郭芙、郭襄四人緊隨其後。楊過對著蒙古大汗的九旄大纛,疾馳而去。耶律
齊吃了一驚,心想蒙古大汗親臨前敵,定然防衛極嚴,精兵猛將,多在左右,自己這百餘人
衝了過去,豈非白白送死?但想自己這條命都是楊過救的,真所謂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
去,他要到那裡,便跟到那裡,何必多言?
這一行人去得好快,轉眼間衝出數裡,已到襄陽城下。蒙哥的扈駕親兵見楊過來得勢頭
猛惡,早在兩個百人隊衝上阻擋。楊過左臂一揮,一枝長矛飛擲出去,洞穿一名百夫長的鐵
甲,貫胸而過。他順手從耶律齊手中接過一枝長矛,擲死了第二名百夫長。蒙古親兵一陣驚
亂,楊過已突陣而過。眾親兵大驚,挺刀舉戟,紛紛上前截攔。楊過一矛一人,當者立斃。
他左臂的神功係從山洪海潮之中練成,這長矛飛擲之勢,便是岩石也能插入,何況常人血肉
之軀?他每一枝長矛都是對準了頂盔貫甲的將軍發出,頃刻間擲出了一十七枝長矛,殺了一
十七名蒙古猛將。
這一下突襲,當真如迅雷不及掩耳,蒙古大軍在城下屯軍十餘萬餘眾,但楊過奔馬而
前,便如摧枯拉朽般破堅直入,一口氣衝到了大汗的馬前。
蒙哥的扈駕親兵舍命上前抵擋。執戟甲士橫衝直撞的過來,遮在大汗身前。楊過回臂要
去耶律齊手中再拿長矛時,卻拿著了個空,原來已給蒙古甲士隔斷。眼見蒙古大汗臉有驚惶
之色,拉過馬頭正要退走,楊過一聲長嘯,雙腳踏上馬鞍,跟著在馬鞍上一點,和身躍起,
直撲而前。十餘名親兵將校挺立槍急刺,楊過在半空中提一口真氣,一個筋鬥,從十餘枝長
槍上翻了過去。
蒙古大汗見勢頭不好,一提馬韁,縱騎急馳。他胯下這匹坐騎乃是蒙古萬中選一的良
駒,龍背鳥頸,骨挺筋健,嘶吼似雷,奔馳若風,名為“飛雲騅”和郭靖當年的“汗血寶
馬”不相上下。此刻鞍上負了大汗,四蹄翻飛,徑向空曠處疾馳。楊過展開輕功,在後追
去。蒙古軍數百騎又在楊過身後急趕。
兩軍見了這等情勢,城上城下登時都忘了交戰,萬目齊注,同聲呐喊。
楊過見大汗單騎逃遁,心下大喜,暗想你跑得再快,也要教我趕上了。那知道這“飛雲
騅”是非同小可,後蹄隻在地下微微一撐,便躥出了數丈。楊過提氣急追,反而和大汗越來
越遠了。他彎腰在地下拾起一根長矛,奮力往蒙哥背心擲去。
眼見那長矛猶似流星趕月般飛去,兩軍瞧得真切,人人目瞪口呆,忘了呼吸。隻見那飛
雲騅猛地裡向前一衝,長矛距大汗背心約有尺許,力儘墜地。宋軍大叫“啊喲!”蒙古軍
齊呼“萬歲!”
這時郭靖、黃藥師、黃蓉、周伯通、一燈等相距均遠,隻有空自焦急,卻那裡使得出一
分力氣去助楊過?蒙古兵將千千萬萬,也隻有呐喊助威,枉有儘忠效死之心,又怎趕得上飛
雲騅的腳力?
蒙哥在馬背上回頭一望,見將楊過越拋越遠,心下放寬,縱馬向西首一個萬人隊馳去。
那萬人隊齊聲發喊,迎了上來,隻要兩下裡一會合,楊過本領再高,也傷不著大汗了。
楊過眼見功敗垂成,好生沮喪,突然間心念一動“長矛大重難以及遠,何不用石
子?”拾起兩旁枚石子,運功擲了出去。但聽得嗤嗤聲響,兩粒石子都擊在飛雲騅的臀上。
那馬吃痛,一聲長嘶,前足提起,人立起來。
蒙哥雖貴為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大汗,但自幼弓馬嫻熟,曾跟隨祖父成吉思汗、父親拖
雷數次出征,於拔都西征歐洲之役中,他更建立殊勳,畢生長於馬背之上、刀槍之中,這時
變出非常,卻並不慌亂,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夾住馬腹,回身向楊過便是一箭。
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正中蒙
哥後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蒙古兵將見大汗落馬,無不驚惶,四麵八方搶了過來。郭靖大呼號令,乘勢衝殺,城內
宋軍開城殺出。郭靖、黃藥師、黃蓉等發動二十八宿大陣,來回衝擊。蒙古軍軍心已亂,自
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
郭靖等正追之間,忽見到西方一路敵軍開來,隊伍甚是整齊,軍中豎起了四王子忽必烈
的旗號。蒙古兵敗如山倒,一時之間那能收拾?忽必烈治軍雖嚴,給如潮水般湧來的敗兵一
衝,部屬也登時亂了。忽必烈見勢頭不妙,率領一支親兵殿後,緩緩北退。郭靖等直追出三
十餘裡,眼見蒙古兵退勢不止,而呂文德流水價的派出傳令官召郭靖回軍保城,宋軍這才凱
旋而回。
自蒙古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而一國之主喪於城下,更是軍心大沮。蒙古
大汗之位並非父死子襲,係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會議擁立。蒙哥既死,其弟七王子阿裡不
哥在北方蒙古老家被得王公擁戴而為大汗。忽必烈得訊後領軍北歸,與阿裡不哥爭位,兄弟
各率精兵互鬥。最後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大傷元氣,無力南攻,襄陽城得保太平。直
到一十三年後的宋度宗鹹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郭靖領軍回到襄陽城邊,安撫使呂文德早已率領親兵將校,大吹大擂,列隊在城外相
迎。眾百姓也擁在城外,陳列酒漿香燭,羅拜慰勞。
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兒,你今日立
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餘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
“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隻
覺人生而當此境,複有何求?
二人攜手入城,但聽得軍民夾道歡呼,聲若轟雷。楊過忽然想起“二十餘年之前,郭
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
異。可是我狂妄胡鬨,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入歧路,那有今天各他
攜手入天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襄陽城中家家懸彩,戶戶騰歡。雖有父兄子弟在這一役中陣亡的,但軍勝城完,悲戚之
念也不免稍減。
這晚安撫使署中大張祝捷之宴,呂文德便要請楊過坐個首席。楊過說甚麼也不肯。眾人
推讓良久,終於推一燈大師為首席,其次是周伯通、黃藥師、郭靖、黃蓉,這才是楊過、小
龍女、耶律齊。呂文德心下暗自不悅,心想“黃島主是郭大俠的嶽父,那也罷了。一燈老
和尚貌不驚人,周老頭子瘋瘋癲癲,怎能位居上座?”群雄縱談日間戰況,無不逸興橫飛,
呂文德卻那裡插得下口去。
酒過數巡,城中官員、大將、士紳紛紛過來向郭靖、楊過敬酒,極口讚譽群俠功略豐
偉,武藝過人。
郭靖想起師門重恩,說道“當年若非全真教丘道長仗義、七位恩師遠赴蒙古,又得洪
老恩師栽育,我郭靖豈能立此微功?但咱們今日在此歡呼暢飲,各位恩師除柯老師外,均已
長逝,思之令人神傷。”一燈等儘皆黯然。郭靖又道“此間大事已了,明日我想啟程赴華
山祭掃恩師之墓。”楊過道“郭伯伯,我也正想說這句話,大夥兒一齊去如何?”一燈、
黃藥師、周伯通等都想念這位逝世的老友,齊聲讚同。
是晚群雄直飲至深夜,大醉而散。
注《元史》本紀卷三載“憲宗諱蒙哥,睿宗拖雷之長子也。……九年二月丙子,帝
悉率諸兵……丁醜,督諸軍戰城下……攻鎮西門、攻東新門、奇勝門……攻護國門……登外
城,殺宋兵甚眾……屢攻不克……癸亥、帝崩。……帝剛明雄毅,沉斷而寡言……禦群臣甚
嚴。”
《續通鑒》“蒙古主屢督諸軍攻之,不克……蒙古主殂……史天澤與群臣奉喪北還,
於是合州圍解。”《續通鑒考異》“元憲宗自因頓兵日久,得疾而殂。《重慶誌》謂其中
飛蝗石……今不取。”
依曆史記載,憲宗係因攻四川重慶不克而死,是否為了中飛石,史書亦記載各異。但蒙
古軍宋軍激戰最久、戰況最烈者係在襄陽,蒙古軍前後進攻數十年而不能下。為增加小說之
興味起見,安排為憲宗攻襄陽不克,中飛石而死,城圍因而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