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念慈長到六歲時,通過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自己是鄧家養女的事實。
小朋友說“你是你爸你媽撿來的!野丫頭!”
鄧念慈當即大哭不止,無論鄧父鄧母如何安慰,都無法安撫她的驚懼。
雖然後來鄧家父母一萬個保證說絕對不會拋棄她,但從六歲開始,就在小小的心中紮下一顆敏感的種子她怕啊,她怕被拋棄,她怕這樣幸福優越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十幾歲的時候,她曾托人偷偷打聽過親生父母的境況,那人打探之後回來報親生父母一家六口,至今還住在極為偏僻的邊境小鎮,家裡幾個女兒也都就近嫁給了附近村上的男人,日複一日土裡刨食勉強維持生計。
聞得生父生母是如此境遇,鄧念慈更是一日不敢鬆懈觀察養父母對自己的態度。
隨著二女兒鄧念岑的出生,敏感的念慈感受到父母的愛有一部分分給了妹妹。
如果她是親生的女兒,可能也不會多想,但是念慈心中有揮之不去的陰影她總覺得有一天父母會因為她是養女而拋棄她,和他們的親生女兒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而自己,終究不是鄧姓人。
鄧念慈漸漸開始工於心計,成為一個心思深沉卻深藏不露的女孩。她必須給自己留後路,因為她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深深的恐懼。
她苦苦哀求父母,不要將她是養女的身份告訴其他人,父母答應替她保守這個秘密,對外對內均封鎖了一切消息,並且給她轉了學。
隨著三妹鄧念霜的出生,鄧念慈更加恐慌了。
而且還有一點更要命的鄧念霜幾乎是個完美的女孩。
長相甜美可愛,性格乖巧懂事,還是個學霸!
鄧母是那種特彆寵愛孩子的類型,她的教育方針就是放養。
雖然很多富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繼承家業,從小就給他們灌輸精英思想,但鄧母卻對那種教育方式不以為然。
鄧母覺得女孩子家隻要做個幸福的小女人就足夠了,比起覓得良婿,學習、事業什麼的都不是最重要的。
“一個好的婚姻,才能決定女人一輩子是否幸福。”她總是這樣教導三個女兒。
但是鄧念慈看著三妹日益優秀起來,內心的恐懼和扭曲越發大了起來。
她漸漸認定二妹鄧念岑好吃懶做,每天就知道交男朋友,父母明顯沒有對她有太多的期待,隻是養著這個嬌女給她錢花罷了;但三妹鄧念霜,美女學霸,父親明顯多次流露出希望她學習商科,出國留學,將來繼承家業的意思。
如果是三妹繼承家業,那自己怎麼辦?
鄧念慈從小到大都是各方麵很普通的女孩,既不漂亮學習也不出眾。可以說,如果不是她被過繼到鄧家,可能會過著跟大多數平凡女孩一樣普通的生活。幾個親姐活成什麼樣子,她最清楚不過。
但是她已經不能再去過那種生活,她必須保持現在的生活水平。
如果鄧家隻有自己一個孩子,那她就無需任何擔心,將來鄧家父母百年之後,這千萬家產都是自己的;
而現在有了鄧念霜這個勁敵,這唾手可得的一切都將打上大大的問號。
其實,這一切都隻不過是鄧念慈悲哀的妄想而已。
鄧念霜雖然品學兼優,但從來沒想過獨吞家產,甚至,她還有點抗拒繼承家產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