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足壇當主角!
於小海出現在底線位置,讓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沒人能想明白原因。
埃爾切有球員反應很快,馬上到主裁判身邊,理論起了‘越位’問題。
他們認為於小海越位了。
越位,是足球規則的一種限製規則,它對進攻方向前傳球時,接球運動員允許站到的位置作出嚴格限製。
在進攻方出球球員出腳的瞬間,接球球員比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距離球門更近,接到傳球的一瞬間就會被判罰越位。
另外,這名球員沒有去接球,但試圖借此位置乾擾對方球員、乾擾比賽,接門柱橫梁及對方身上反彈球都會被判罰越位。
如果略倫特射門的時候,於小海處在越位位置上,規則來說就是越位犯規了。
主裁判也有有些不確定,他回想一下也覺得於小海可能越位了。
於小海出現在了底線。
正常進攻不可能直接跑到底線。
主裁判對著耳機問向了邊裁,耳機裡出來很確定的回複,“沒有越位。”
主裁判不理會埃爾切球員,轉身就朝著中線走過去。
埃爾切球員有些不服氣,他們都看向了佩萊格林,佩萊格林仔細想了下,硬著頭皮說道,“也可能沒越位,他是直接跑過去的。”
“直接跑到底線?”
“對!”
埃爾切球員麵麵相覷。
對方是慢慢悠悠溜達過去,有些昏了頭出現在底線,大概就是腦子轉到了彆的地方,走神了沒有注意到,他們還是能夠理解的。
誰也不能保證不走神啊!
但是,直接跑過去?
那也就表示對方覺得那裡有機會,才快衝過去的?
“底線?”
“這怎麼可能呢?”
……
……
電視屏幕裡的慢鏡頭回放,清晰的把進球過程,展現在了觀眾球迷麵前。
加裡塔諾大腳射門的時候,於小海才剛衝到禁區裡,隨後就加朝著底線跑去。
略倫特射門的時候,於小海距離底線還有五、六米,右側有一名埃爾切球員,站位明顯比於小海更加靠後。
所以於小海沒有越位。
慢鏡頭回防中能清晰的看到,於小海就是悶頭朝著底線跑,甚至都沒有往球的方向看上一眼,快到了底線以後才轉過頭,恰好注意到來球迅反應,控住球回拉來了個吊射。
球進。
進球過程就樣。
所有人對於小海的跑動都感到怪異,“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就一口氣加跑到了底線?”
“還反應這麼快?”
“他好像提前就知道那裡有機會!”
場邊。
主教練門迪利巴倒是有其他解讀,他對卡薩斯說道,“所以我一直說,他就是那種天生的射手,門前擁有非常驚人的嗅覺!”
“這是天生的!”
“看起來都不可思議,但他就是做到了!”
卡薩斯麻木的點頭,像是個機械木偶一般,他不想附和門迪利巴,記憶中對方從未說過這句話。
這句話倒是沒錯。
除了‘天生靈敏的嗅覺’外,還能有其他方法,解釋剛才的進球嗎?
埃爾切沒有爭辯太久。
他們隻是下意識覺得是越位,就過去和主裁判表達一下,但有沒有進球結果都一樣。
2比o、3比o沒區彆。
反正都是輸。
比賽重新開始以後,埃爾切稍稍加強了攻勢,兩個邊後衛頻頻插上,邊路的大腳傳遞次數增多,或許他們是覺得,大比分輸球麵子上過不去。
能進一個球也挽回些顏麵!
但是直到比賽結束,他們還是沒有進球。
比分定格在‘3o’。
埃瓦爾主場大比分擊敗了埃爾切,再獲得一輪聯賽的勝利。
賽後。
攝像機鏡頭一直跟著於小海。
於小海和隊友們一起朝著場外走,隊友們都在討論最後一個進球。
“你怎麼衝到了底線?”
“太神奇了吧!”
“我看到你在那裡,真是驚呆了,還用力揉了揉眼睛……”
於小海乾脆找了個解釋,“我看到何塞巴,覺得踢不進可能會有機會!”
“就是往前跑!”
“沒人的地方總比有人好,否則球過來也很難搶到。”
這個說法有點道理。
其他人都聽著連續點球,好像是弄明白了原因。
貝萊斯有些迷茫的問道,“如果是這樣,我一直跑向空地,為什麼……”
“大概我的運氣好!”
於小海說的很坦然,閃著真誠的眼睛,容易讓人產生信任。
貝萊斯隻能含淚點頭,他很難接受這個說法。
運氣?
於小海隻是進一個球,還能用‘運氣’來解釋,但於小海的進球效率非常高,難道每一場運氣都不錯?
這不可能!
……
……
比賽結束了。
於小海成為了媒體的焦點,他打進三個球幫助埃瓦爾取勝。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
國王杯,兩次!
聯賽,三次!
於小海一月份正式代表埃瓦爾出戰,到現在已經貢獻了五個帽子戲法。
這太可怕了!
現在才剛到三月份,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五個帽子戲法,真可以用‘進球刷子’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