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奪路之爭。八百裡飛騎日夜兼程,背著邊防的軍情文書,一刻不停的飛奔。另一邊是當地正在興建水利工程,利用冬季枯水季,拆掉一座搖搖欲墜的石橋,搭建新橋。
幾百號人正拆橋,運送舊石橋上的廢棄材料,另一批人拿著圖紙墨鬥,切割石材,一點點修建新橋。
工地上乾得熱火朝天,八百裡飛騎到了,一看路斷了,急得團團轉,便找了一隊工頭說,搭出一條簡易橋,可供一人一騎,讓他先過。
工頭不願意,他們在枯水季,河流低水位時趕工付出的代價依舊不小。先是沿河道修建了三道攔水壩,才將這段河床的水位控製在可施工的範圍。
憑什麼放下手中趕了一半的活,替他建橋,說是簡易橋,要讓一人一騎能過,能多簡易?他過去了,還要多拆一座簡易橋,前後耽誤多少功夫?
當地老百姓為了修新橋,各個忍受著斷路的不便,這人是誰這麼大臉?他就是個當官的,也沒這麼一句話折騰他們的。
有人提出用大竹筏子送他過河,當地有經驗的艄公說不行。這裡是一段龍頭拐彎的水道,因為河道在此拐彎變窄,正好建橋。但也因為河道拐彎,此處衝聚堆積大量亂石,這邊建橋,用水壩攔住枯水季河水,但造成一邊水位太高,另一邊水位太低,亂石高高低低露出,兩邊都不能使用竹筏通行,十分危險。
八百裡飛騎無法,隻得就近找到當地縣衙,這縣衙小吏聽了也為難,雖然你離我們近,但那條河歸對岸那個縣管轄,我們這邊也無權讓他們停工先建簡易橋,他們從靠近我們縣這邊開始施工,是因為這邊地勢高,河床高,枯水季這邊水位就更低,更安全。
八百裡飛騎又打聽繞行道路,縣衙的人說,要是繞行近,就不費這麼大力氣建橋了。繞行太遠,要多三十天的路,還得翻山,全靠人行,馬根本上不去。
當天這飛騎走不了了,在驛館住下,偏巧驛館住了一隊百來人的將士,所屬西路軍,是老寧遠侯的屬下,這支小隊是護送幾位製巨弩的匠人去軍中。會製連發巨弩的幾位工匠,是軒轅昊送予軍中的,巨弩已經在京都校場實驗過了,效果驚人。
這百裡飛騎也屬於西路軍,他正遇困境,又見到自己人,就上去求助。
這百十人一聽就帶著他,直奔工地,要求先停工,讓他們這位兄弟過去。當地施工隊不乾,建一座簡易橋,至少也得六七天,他過去後拆橋清運還要十幾天,他們有相當一部分的活是水下作業,雖然已是枯水季水位低,這些會泅水的工人也十分辛苦。
且前後誤工近二十天,一旦在汛期來臨前不能完工,他們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兩邊對峙,互不相讓,最後這支西路軍小隊控製了十幾個為首的工頭。見勢不妙,有幾位會泅水的建橋匠人,泅水至對岸報訊。
對岸縣衙的人和聞訊趕來的百姓不少。對岸的人過不來,就讓泅水的過來傳話,如果不把十幾個工頭放了,就算是被逼迫為他們建了簡易橋,隻要人到對岸,就保證他也絕對走不了。
最後還是會製連弩的木匠出了個主意,河兩岸兩邊都找人立起大柱,利用這邊地勢高那邊地勢低的情形,建起滑索。
最後這個報信兵是用滑索淩空飛渡過去,馬就放這邊驛站了,到那邊再換一匹。事解決了,但這件事卻沒完。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