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打完,輔國公向軒轅昊請求卸甲歸田:“此仗不僅全殲敵軍主力,亦震懾他國,邊關短期內應無大戰。
臣三軍中有兩人,其一葉青,有勇有謀,可為帥。其二任家勇,身先士卒,以一當十,可為將。”
軒轅昊對葉青的名字有印象:“可為帥?”
“是。此仗首要一步,引軍入甕的就是葉青。其後包圍圈開口,合圍,殲敵都由葉青指揮。”
“你對這個葉青倒是好,坐鎮看好一個口袋,然後讓他練手。”
“臣不敢,臣深知此仗重要,兩城放空支援我北路軍,豈敢玩笑,葉青實乃帥才。”
“他若為帥,北路全軍將士可聽?”
“任家勇比葉青年長幾歲,武藝超凡,一身神力,又身先士卒,在軍中頗有威望。他的弟兄們隻怕是不服。此次殲敵,衝殺最狠的敵人都是任家勇對陣,讓敵人聞風喪膽。”
至此,北路軍由兩人各領一支,同在輔國公麾下,後輔國公徹底上交兵權,北路軍交由此役脫穎而出的二人執掌。
軒轅昊回京之後,才得知兩千人圍堵知府府衙,再問,吏部戶部已分彆安撫過縣令和百姓。
軒轅昊要兵部為軍情通報大開方便,建成無阻礙通路。
兵部為各驛站增設專人,驛站除提供休憩補給外,有專人對附近道路是否通暢進行巡視,小問題自己動手處理,大問題報當地官員,誰境內由誰負責,所涉費用,專款專用下撥。
這場戰事結束五年之後,翰林院編撰年史,寫到這場戰爭,一屋子書生意氣地爭執起來。一人道:“奇兵製勝,痛毆來犯,可保我疆土邊境二十年無虞。”
一人道:“一役幾乎亡儘他族青壯,非仁義之師。可保二十年,也不儘然,他族青壯皆亡,人丁戶籍之數已難在二十年恢複。當年幼童長成後,至少再過一代,才可至延續。婦孺老幼,淒淒慘慘,悲悲切切,可憐可歎。”
另一人道:“國本不可輕動,禦駕親征,皇城空虛,兩城無兵而戰,勉力為之,不可倡之。”
又有一人怒道:“爾等紅口白牙,誣我將士舍生忘死之舉,汝能坐而論道,安而泰之,皆因他人血灑疆場,而今卻對屠城奸女,燒殺搶掠,集結大軍侵犯的敵寇談淒淒慘慘,可憐可歎。爾等不配讀聖賢之書。”
那人回嘴道:“吾所論皆為事實,如何不可談。諱疾忌醫者才怕與人議,事實勝於雄辯,吾等文人,最要高風亮節,明辨是非,不可因此戰為君所為,就一力挺之。”
這人道:“不見爾等高風亮節,隻見故作姿態,沽名釣譽。明辨是非?固疆守土,有何非?若不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北境口開,敵寇騎師長驅而入,你憑一張嘴救我朝萬千生靈麼?”
那人道:“你憑一張嘴就說長驅而入,危言聳聽,危言聳聽!”